2024年12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乡村振兴

服务触角再延伸 做好群众“贴心人”

记者 胡敏霞

“尊敬的八咏楼社区干部,你们好。今天我写信是要衷心感谢贵单位的两位同志……”日前,婺城区城东街道八咏楼社区党委书记黄卉收到一封感谢信,这封信来自军官公寓吴明进及家人,感谢信的背后有一个暖心故事。

一封来自居民的感谢信

10月31日下午,96岁的吴明进像往常一样独自在家休息。毫无征兆地,他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头开始发晕,并口吐鲜血。于是,吴明进拨通了120,“当时我头很晕,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打通医院电话,于是我又拨打远在杭州的儿子电话,希望儿子能帮忙联系人过来……”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吴明进心有余悸地说。接到吴明进的电话后,幸好吴家儿子有社区网格员陈冬婵的微信,第一时间就和她取得联系。

“了解情况后,我和同事王小龙马上前往老人家里,做好了从邻居家爬阳台过去的准备,好在到了以后,我们敲了一会门,老人就自己过来开门。”陈冬婵说,看着地上的血迹,他们一边安抚老人,一边再次拨通120急救电话,“没过多久,急救人员也赶到了,我们一起将老人送到医院,等到家人来了以后才离开。”对于吴明进老人来说,这是一次救自己于危难中的倾力相助,但在社区工作人员看来,这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帮助。

一颗为民办实事的心

八咏楼社区位于江北老城区,辖区内老旧小区多、老年居民多、邻里之间矛盾多。今年以来,该社区以基层网格为主阵地,聚焦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关键小事”,将辖区划分为9个网格,让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化身“多面手”,累计解决地面积水、加装电梯、树枝修剪等民生实事5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近100起,切实把居民身边的烦心事转化为暖心事,让基层治理更精准、服务更精细。

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半个月前,家住辖区内玩云岭汇鑫16号楼的秦萍向社区网格员王小龙提出,能否帮助老年居民在楼道安装几把长椅。汇鑫16号楼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6个单元59户居民,其中三分之一是60岁以上老人。该楼1~2层系店面,层高较高,3楼平台开始往上才是5层居民楼。因房屋结构等原因无法增设电梯,居民们上下楼只能爬楼梯,不少老人爬到3楼已气喘吁吁。

了解群众需求后,王小龙马上去实地察看,并现场沟通座椅的安装位置,同时上报社区党委进行资源链接,通过党员认领“微心愿”筹集了两把爱心长椅。如今,上下楼梯时居民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了。“爱心长椅”虽小,却传递着对老年人的关爱。

像这样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事情并不少。“我们社区加上我,总共11名工作人员,管理9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300多户居民,但是只要群众有需要,社区工作人员就会在现场。”黄卉说。

罗惠兰是八咏楼社区党委副书记,大家喜欢叫她“老年之友”,“待人亲和,耐心倾听群众心声,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在她的调解下总会化解。”这是居民对她的评价。金子昊是一名新兵,边跟着老社工学习与居民的相处之道,边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无论是老兵还是新兵,始终秉承着“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服务提供在家门口、力量凝聚在家门口”的服务宗旨。生活在辖区的居民都说:“社区工作人员把服务做到我们心坎里,在这样的社区里生活幸福。”“接下来,社区将更加积极地链接各类资源,积极发挥网格员作用,不断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黄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