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1年,永康鹅肥肝恢复生产
本报消息(记者 高婷婷)日前,在永康市花街镇高歌食品有限公司填饲场里,800多只朗德灰鹅正陆续出栏,这是高歌食品有限公司恢复生产后迎来的首批鹅肥肝。“时隔11年,永康花街终于又恢复鹅肥肝生产。”高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福长十分感慨。
有食客称,永康有“中国最好吃的鹅肥肝”。白切鹅肥肝是一道永康名菜,在国内美食界堪称一绝,而且价格亲民,接地气,甚至成为“永康十大碗”的首推菜。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永康曾是全国最大的鹅肥肝供应地。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永康就开始大范围饲养灰鹅。1987年,科技部把从法国引进的鹅肥肝生产技术落户永康,将本地的灰鹅和法国朗德鹅杂交,杂交后的新品种命名为“朗德灰鹅”。
上世纪,鹅肥肝还没有在中国人的饭桌上普及,除了用于出口,就是被使用在国内高档酒店的法餐和日本料理中,单一的销售渠道,使得永康鹅肥肝产业发展艰难。转折点出现在2002年,在姚福长等人的组织推动下,浙江省“高歌杯”鹅肥肝菜肴全国邀请赛拉开帷幕,邀请全国名厨以永康鹅肥肝为原料大显身手,让鹅肥肝进入大众视线。
“业内评价我们高歌食品是‘把鹅肥肝引入中餐消费的拓荒者’。”姚福长不无自豪地说。当时的高歌食品办在以前的花川村,以“农户+养殖基地”的形式,带领周边村民养鹅致富,还聘用一大批工人,一年能生产70~100吨鹅肥肝,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鲜鹅肥肝销售企业、浙江省内最大的鹅肥肝加工基地。
随着永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五金工业逐年兴旺,许多养殖户弃农转工,灰鹅养殖产业骤缩;同时,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灰鹅养殖遇到难题。2013年,高歌食品关停生产线。从高歌食品出去的工人回到家乡安徽霍邱,将当地鹅肝产业办得红红火火。
鹅肥肝的停产,成了许多花街人心里的遗憾。去年开始,政府鼓励恢复鹅肥肝生产。这个消息一出,高歌食品立刻活跃起来,他们从江西引进成熟的大鹅,放到花街填饲,生产出来的鹅肥肝销售到本地酒店,鹅肉分割冷冻后销往广东,制成烧鹅烤鹅。
“目前我们正在和八字墙一家养殖场联系合作,等到明年,我们就能实现产销结合。”姚福长说,随着鹅肥肝产业的恢复,也能为附近村民提供更多岗位,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