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达”成为基层治理“合伙人”
本报消息(记者 叶赛丽 朱喆昕)“奶奶,饭送来了。”“天天来送饭,辛苦你了,谢谢你啊。”“没事的奶奶,空饭盒我带走了。”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浦江上演。黄雄文是浦江县浦阳街道宣和社区“红色小达·幸福快递”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每到饭点他就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食堂,将一筐筐饭盒搬上车送往附近的村社。“从早上6点10分开始,一天送三次,虽然对工作有一点影响,但很开心。” 黄雄文笑着说。
宣和社区位于浦江县城中心,辖区面积0.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07人,是一个驻区单位多、沿街商铺多、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口多的“四多”省级融合型社区。为了提升辖区老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质量,健全养老服务体系,2019年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行、日间照料、生活陪伴、心理咨询等服务。
“我们发现很多社区都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但是送到后面饭菜都凉了,我们就想组建一支队伍,能够及时、快速地把餐送到老人手中。”宣和社区党委副书记甄燕君告诉记者,“我们跟辖区内的韵达快递进行了沟通,他们非常支持,一起打造了‘红色小达·幸福快递’项目。”
浦江韵达快递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兴光长期关注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宣和社区有需求,我们有这个能力,我就在公司里发起倡议,很快得到了快递小哥的响应”。
“红色小达·幸福快递”志愿服务项目是全国首个居家养老公益配送项目。该项目成立5支“红色小达”小巷骑兵队,共有队员75人,配送范围涵盖14个村社,项目充分发挥了新就业群体片区熟、覆盖广、机动性强的职业优势,引导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合伙人”,以“一刻钟的距离、一碗汤的温度”开展一日三餐公益送餐服务,破解了宣和社区的一道难题。截至目前,“红色小达·幸福快递”志愿者已累计服务2000多天,为487名居家高龄老人送餐上门210万余次,快递小哥滚动的车轮成为了传递爱心的“年轮”。
“以前三餐都是自己烧,每天要走20多分钟去菜市场买菜,现在吃上了食堂的饭菜,很方便。”85岁的邵银钗独自居住在宣和社区,日常拄拐出行,有了“红色小达”送餐上门,用餐不再是难题。
队伍庞大了,送餐的效率提高了,如何发挥出“红色小达”更大的作用成为宣和社区思考的新问题。“红色小达·幸福快递”志愿服务项目结合社区治理和居民需求的多样性,不断迭代优化,拓展了代办便民事项、开展流动看护、安全隐患排查、民情民意收集等功能,通过发放“代跑先锋服务卡”,列出低保办理、临时救助申请、物品代买等10项服务清单,逐步形成老人点单、骑兵接单、社工办单的“闭环式”代办服务。同时快递小哥与23名独居老人结对,实行日常“安危确认”机制,每日上门询问登记老人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效保障老人的健康安全。
快递小哥倾情奉献,社区回以关怀补助,实现双向奔赴。据了解,浦江县政府助餐补贴实行分类发放模式,对仅承担配送点功能的村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给予每年8000元配送费补贴,同时宣和社区构建起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适度补助的激励体系,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兑现制,积分可在社区开设的“台门超市”兑换实物;每月评选3名社区“敬老之星”作为荣誉推荐、推优入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优先安排参与项目的快递小哥子女参加社区春泥计划、暑托班等活动,让快递小哥安心工作。
“红色小达·幸福快递”相关经验做法在浦江县推广运用,吸引了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更多群体的参与,目前,浦江县已有“红色小达”志愿者375名,累计服务老人1300余名,代办便民事项2000余件,有效提升了为老服务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