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网络人士为强村富民注入同心力量
本报消息(通讯员 朱舒蔚)按照“千万工程”要求,浦江县一手铁腕治水,一手促产业转型,将水晶产业进行整治,水清了,村美了,山货多了。美丽乡村如何转化为发展红利,续写乡村建设下半篇文章?
浦江县委统战部致力打造“之江同心 E起共富”品牌,发挥网络人士优势特长作用,以网络传播热度带动乡村流量、销量、产量,打破好物、好景处在深山人未识的窘境,赋能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浦江千名网络人士助力农产品年销售额超6000万元,带动上万名村民实现家门口赚钱,全县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占比达90.3%,切实把“网络流量”转化为“统战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
根据网络人士的特点,浦江县主动探索适应其理念、思维、习惯的工作方法,整合县统一战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资源,将网络人士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的活动与乡村引流相结合,直接将网络传播量转换成乡村人流量。
大畈乡上河村是浦江小有名气的“网红村”,曾举办了“寻找大畈最美十景”摄影短视频大赛、“跟着诗歌游大畈”等活动,“我们乡聘任了10名网络代表人士为首批乡村推荐官,通过他们的网络宣传,今年举办的12场活动先后吸引了11万人次前来游玩。”大畈乡党委书记张丹东介绍。
浦江县在网商、葡萄、民宿、鲜切花等农业产业集聚区域阵地建设中融入联谊交友、自我成长、政府服务等功能,举办了多场为网络人士和农业产业发展服务的活动,如农产品网络营销小课堂、大V带货、法律咨询讲座等,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江南网商园位于浦南街道石埠头村,是浦江县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集聚区,也是浦江县首个网络人士实践创新基地,目前,园区已入驻网商308家1200余人。“根据我们的需求,阵地里开设了网商培训学校和实训基地,有计划、有重点、分类别、分层次地开展了系列授课。”江南网商园阵地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共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200余期,累计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随着网络人士增多,带动上万人发家致富,形成了“村内有产业,家中有房产,手中有技能”的共富新气象。
浦江下辖15个乡镇(街道),其中大部分为山区,高山蔬菜、手工面、香榧、茶叶等农产品较多,销售一直是困扰村民的难题。浦江县整合全县网络新媒体人力量,变各自为战为团队作战,搭建县公共直播间,聘请县内外知名网红为公共直播间助农“村播”。
杭坪镇乌浆村鲜切花种植基地占地1200余亩,是省内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网络人士薛勇招引优秀电商团队,与当地签订了助农协议,打造“王安园艺”“舞花者”等自营直播号,利用电商平台和网络直播的力量,将乡村的鲜切花等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目前,直播销售日均达到2万单,年均销售鲜花超过320万枝,年产值已突破5000万元。这一举措不仅为乡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实现了共同富裕。
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人士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浦江县委统战部还联合县农业农村局,聚焦葡萄、蔬菜、茶叶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运营,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高230名农业界网络人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