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行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年会
记者 徐桢瑾
1月8日下午,金华市非遗保护协会2024年度会议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来自我市的150余名非遗传承人和工作者齐聚一堂,总结去年金华非遗大事记,共话新一年金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金华是非遗大市,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6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5人,均居全省前列。过去一年,金华市非遗保护协会一直致力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推动各项非遗事业的交流与合作。
金华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王丁路表示:“新的一年,我们将持续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同时办好2025金华非遗跨门类联创大赛,联合市非遗保护和信息中心,举办‘婺风遗韵’‘非凡同学’等品牌活动,让非遗保护成果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惠及更多金华市民。”
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和工作者围绕“向未来、再出发”主题,分享交流各自的非遗保护发展成果和创新经验。在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方益进看来,非物质文化要回归到非物质生活中,“非遗要跟随时代变化的脚步不断变化更进,把非遗融入生活”。
作为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应该做些什么?会上,婺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楼洪亮提到了“汲古修绠”一词。他认为,非遗传承人要善于变换自己的角色,思考当下应该怎么做才能让非遗项目走得更远。
浙师大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巨山表示,非遗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制定专项保护条例,打造好非遗文化标识。
会上,来自我市的10位非遗传承人在现场发布并介绍了新品,其中有不少亮眼的蛇年元素。比如浦江十字花代表性传承人何明园制作的《青蛇报喜》香包挂件,胖乎乎的小青蛇头戴状元帽,寓意新年心想事成;靛青白花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海燕带来了《乙巳如意青蛇》蓝染布偶,样子呆头呆脑,吐着红信,可爱极了;永康锡雕代表性传承人盛一原展示的锡雕作品《璀璨灵蛇》,其精美程度和复杂工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当天,还为我市首批省级非遗美学生活馆授牌,同时表彰“非凡同学”讲师团优秀讲师和2024年度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