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楼仁斌:“泳”往直前的生命托举者

记者 朱翔

1月10日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共同举办“忠诚的印记——2024最美基层民警”发布仪式,向全社会发布2024“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作为浙江省唯一候选人,义乌市公安局江东派出所副所长楼仁斌是20位当选者之一。

从警18年来,楼仁斌一直奋战在街面巡防和接处警一线,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初心。2018年,他在一次救援中,接连3次跳江救出3人。2015年至今,楼仁斌及其救援团队已累计救起131名落水者,被誉为义乌江畔勇敢的“生命托举者”。

10年救起131名落水者

义乌江穿过繁华的义乌城。江东派出所辖区毗邻义乌江,所辖义乌江水域长达17公里,全年涉水警情多,占义乌城区涉水警情的90%。守护沿江群众的生命安全,成为派出所一项重要工作职责,负责巡防工作的楼仁斌与义乌江结下不解之缘。

时间回溯到2015年7月1日,那是楼仁斌第一次下水救人。当天,义乌市公安局江东巡防中队接到指令,义乌江有女子落水。楼仁斌赶到现场,发现江中一名女子正在下沉,仗着自己学过水中救援知识,他拖着救生圈就冲下水。

楼仁斌事后回忆,下水后,每一秒钟都感觉特别漫长。虽然最终救援成功,但整个过程十分紧张。“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全,而是担心没有把溺水者救回来。”

正是这场救援让楼仁斌意识到,自己的技能还不够,只有平常多训练、多准备,让自己更专业,才能具备危急时刻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能力。

随后,在向专业人士请教的同时,楼仁斌制订高强度的训练计划,系统性开展体能锻炼、游泳训练,掌握速降、攀爬等技能,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未停歇。他在宿舍里安装简易器械,方便备勤时开展自重训练,解锁单杠前水平、“人体旗帜”等动作。

渐渐地,原来只会“狗刨式”的楼仁斌50米自由泳最好成绩达29秒,接近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在2017年度浙江省公安机关水上救生比武中,他获得冠军。

苛刻训练和专业技能,让楼仁斌对救援充满信心,并不断突破第一次——2016年9月6日,他第一次从桥上速降至江面救人;2017年5月12日,他第一次未携带任何救生设备,将人带回岸边;2020年1月28日,他第一次在冬天刺骨的冰水里,救起一名年轻男子……10年间,楼仁斌一次次不顾个人安危,一人从义乌江中救起13人,带领团队救起落水群众118人。

这样的拼命和无畏,根植于楼仁斌内心的使命。7岁那年,他曾在池塘里溺水,被热心村民拉了一把救起,拉人一把成为他心目中最伟大的事情。“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都需要有人拉他们一把,警察应该成为拉他们一把的人。”

打造水上专业救援团队

水上救生看似简单,实则专业性很强,一着不慎,救援者就有可能置于险境。

“人在落水时,会本能地抓住一切可以抓的东西,救援专家就不推荐10米以上的徒手救援,即没有装备的救援。”楼仁斌说,他第一次救人就碰到了意外。当时,落水女子离岸边约有60米,但他带的救生圈连绳子只有30米,只能让岸上同事放手。幸运的是,靠着多年锻炼的充沛体力,他成功将落水女子拖回到岸边。

一旦下水,就是和死神交手。如何迅速、安全、科学地进行水上救援?这是楼仁斌在第一次救人后一直钻研的课题。在一次次救援中,他意识到将溺水者拉回岸边后,如何将人安全抬上岸是最困难的,尤其是在溺水者已经脱力或失去意识的情况下。一天,他看到清洁工腰系绳索悬挂在高空清洗玻璃,顿时有了灵感。“既然市面上没有现成产品,为什么不自己设计一个?”

带着这样的想法,楼仁斌找到一家生产户外用品的企业,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与设计师进行沟通。不久,一根救生腰带诞生——对折后约1米长,有一个活扣用于调节松紧度,两个把手方便施救者托举。

一个人单打独斗,不如组织训练一群人。“涉水警情关系生命安危,要不仅我能下水,别人也要下得去。”近年来,楼仁斌从机制、队伍、装备入手,精心打造水上专业救援团队。目前,义乌各派出所均组织了水上救生团,15支社会水上救生专业队伍覆盖该市水域,580多名公安处警人员和镇街救援力量均得到多轮次专业化培训。

从2023年起,楼仁斌在全省首推派出所水上救生最小作战单元建设,两人一辆摩托车,配备绳索及简单实用的水上救生设备。遇到涉水警情时,可快速到达现场开展救援。作战单元运行以来,已救起20多名落水群众。

同时,楼仁斌借助科技力量,让防溺水工程更严密。他参与义乌市“水域哨兵”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实现对危险水域24小时动态监控;与巡特警“鸮航”无人机工作室紧密联动,推行步巡+视频巡+无人机巡的防溺水“三巡”机制,实现对重点水域的可视化巡查劝导。

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的加持下,近3年,江东派出所辖区溺亡人数为零。

感召众多热心人守护生命

看上去年轻,但一头白发、身材健硕,楼仁斌因为多次救人被媒体报道,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他守望平安、护佑生命的故事广为传颂,引领时代风尚。

救人的同时,也要救“心”。在获救群众心中,楼仁斌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事后促膝长谈,影响他们一生。2018年,因一时想不开而跳江的李春和因塌方事故落水的王力(均为化名),在感恩的同时,更感受到平安的可贵。如今两人都加入社区平安志愿者队伍。

同样深受影响的还有2020年跳江轻生被救起的新义乌人张明(化名)。2020年正月初一,张明因与父母发生争执,从义乌篁园大桥跳江,楼仁斌将他救起后并未离开,而是询问轻生缘由,并耐心安抚,还邀请他到派出所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饭菜。

善意的种子从此种下。2024年夏天,在同一座桥上,张明从被救者变身施救者,与其他热心市民一起救下一名想跳江轻生的男子。“救人的时候,我脑海里不断闪现当年我跳入冰冷江水的画面,感谢楼警官给了我重生的机会。生命很可贵,没有什么事过不去,所以我拼尽全力拽着他。”张明正准备创业,开一家面馆,他总记得楼仁斌救他时的语气,温柔又和善。

在义乌警队,一个又一个“楼仁斌”不断涌现,老民警朱肆钱跳进落差近10米的湖中,救起一名轻生女子;雨夜,辅警王旭平跳进激流中连救两人……“豁得出来”已成为义乌警队一道亮丽的风景。

与此同时,楼仁斌及其同事将主防工作向整个治安领域延伸,首创的“家庭警察”及“莎莎工作室”等“共治警务”模式在义乌全市推广,推动平安建设走深走实。

在义乌,楼仁斌的事迹感召众多仁人志士与他一同守护生命。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的志愿者们多次到浦江、丽水参与山体滑坡、雪灾救援,上演救助生命的壮举;三次勇救群众的骆光丰入选“中国好人榜”,被浙江省政府记一等功……

静水深流,大爱无声。静静流淌的义乌江,见证着一个个“泳”往直前的身影,在这座城市聚沙成塔、聚光成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