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名师”经得起“晒”吗
徐健勇
“本人实际成绩为71分,此前发布的89分成绩确系虚假成绩。”近日,坐拥千万粉丝的考研名师何凯文在微博发文,就2025年考研英语(一)成绩造假事件致歉,并称即日起退出考研培训。面对教培市场优厚红利的诱惑,面对一众拥趸的深度支持,能否守住本心、安住本分是对“名师”含金量的考验。
作为一名在英语考研圈深耕多年的老师,何凯文此番英语成绩造假事件引发的是考研市场的信任地震。
失真于己,失信于人。机关算尽,终于失算。对一名教育者来说,后果严重;对一名生意人来说,亦然。
大家惊奇地发现,所谓名师经不起“暴晒”——水分太大,一晒就没。事件主人公本想高调炫分,如其所言“试图以自己的虚假成绩维系教学的可信力和影响力”,给自己的“名师”身份贴金,没想到弄巧成拙,丑相尽出。
考研、考级、考证,近年来,在政策、社会竞争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下,我国教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教培圈也乱象频出:大家备考习惯性认名师、挑专家、信权威,导致“名师”遍地走。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到寒暑假教培圈就会出现大量身份难辨的“清北名师”。
事实上,不少“名师”经不起“晒”。不仅实力经不起“晒”,也经不起职业高光的诱惑,极易在名利场中迷失自我。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需要真诚。职业道德是底线,法律边界绝不能碰。某些人若仅靠人设、话术、套路,凭空造假、追名逐利,对广大学生的伤害将是巨大的。这一风波也给教培行业提了个醒:千万不能只顾着赚钱,任由歪风邪气滋长,行业要做好自律,部门要做好监管,让教育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