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小教学单元观全局接地气
在采访中,也有一种声音,是对书记、校长上课的质疑。他们认为,某些时候这是“误人子弟”,毕竟书记、校长时间精力有限,要应对繁忙杂乱的行政事务,挑战与压力很大,时而调课时而叫人代课,很难起到教学核心或尖兵的作用,对学生成长并非最优解。
正如金华九中陈英燕所说,为学生上课带给她快乐和成就感,也带给她很多挑战,如常常因为参加一些会议、培训而不得不调课。一个校长要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教育教学,非常困难。“但一所学校如果不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不把师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我们日复一日的忙碌与付出,又有什么意义?对校长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有校长说,校长的职务是上级任命,一线教书育人才是应有的责任担当,三尺讲台才是教师的归宿。校长兼课对学校各项工作好处多多:教研工作有支持,教师发展有导航,学校管理接地气。总之,有利于推动学生的自管、教师的自觉、学校的自治。
像永康这样出台规定,鼓励书记、校长回归课堂的地方会越来越多,成效可以预见。2022年9月,合肥市包河区出台《区属中小学书记校长参与一线教学的规定》,52所区属中小学共计55名书记、校长全部排出课表,走上讲台;并将每周一作为全区教育系统“无会日”,原则上不安排书记、校长参加会议。前不久,温州市教育局也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原则上要兼任一线教学工作,还对校领导的课时量作出详细规定。
书记、校长参与一线教学,不仅能盘活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课堂质量,更有助于将班级这一最小教学单元的经验、智慧延伸到年级、全校,“蹲下来”敏锐地观察一线的鲜活信息,观全局、接地气,成为优化顶层设计、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
当前,国家在努力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建立“教育家办学”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这更需要校长课堂教学的实践。想站稳讲台,必须主动改革管理方式,科学调配时间和精力,处理好教学与行政之间的关系。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与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去行政化”,给书记、校长减负松绑,让书记、校长在实践中更好地实现“双肩挑”,鼓励他们更自信从容地守牢课堂、站稳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