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金报东阳

东阳大数据办案剑指“幽灵外卖”

本报消息(记者 黄娇丽 通讯员 吴爱晶 吴振华)月售3000余单,却无执照也无门店?曾因售假牛肉被查,如今仍在线上售卖烧烤?日前,东阳市检察院大数据办案剑指“幽灵外卖”乱象。

此次事件源于2024年11月,东阳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接到举报,称外卖平台上“某某老师傅烧烤”和“某川烧烤店”两家商家,月销量超3000单,却无相关资质。检察官调查发现,这两家店的经营者黄某某、贾某某曾于2024年6月因销售假牛肉,涉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被检察机关作不起诉处理。此后,他们注销门店执照,在平台更换执照后重新上线,可新换执照同样已注销。

近日,东阳市检察院举行了“舌尖上的安全”听证会。检察机关、行政机关代表,以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齐聚,针对行政机关在“幽灵外卖”问题上的履职情况展开公开评议。大家纷纷建言,强调要加强对外卖商家的准入管理与跟踪监督,推进外卖后厨加工环节阳光化,强化预制菜流通过程监管。

按照《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这类“劣迹”商家本不能继续线上经营。但外卖平台入网审核机制不严,对商家经营资质变更、涉食品安全犯罪情况不了解,未能及时下架,存在“信息差”与监管漏洞。违规经营行为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威胁网络餐饮食品安全。

相比传统办案模式,“大数据”办案能全面摸排线索、解决系列问题。去年12月,东阳市人民检察院立案,通过大数据建模排查辖区外卖商家违规经营问题,规范网络餐饮市场。检察部门梳理“幽灵外卖”特征,如“无堂食”“商家自配送”“证照无效”等,调取近3年超19000条工商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数据,以及3700余条本地外卖商家信息,进行数据比对,并实地走访“美团”“饿了么”东阳代理机构。经筛查,发现12家“幽灵外卖”商家,超150家未办理网络经营登记。

今年1月,东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据相关法规,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履行监管职责,查处违规商家,建立长效机制。金华市人民检察院将“幽灵外卖”整治作为公益诉讼专项工作在全市推广。

据了解,目前东阳开展“餐饮环节外卖商家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排查整改问题商家,完善889笔商家系统数据,并约谈外卖平台负责人,督促完善入网审核、证照公示及商家退网下架工作。后续将推动行政机关与外卖平台协作,确保“幽灵外卖”长效监管机制落地,守护群众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