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金报东阳·教育

感受数学之美 玩转数学之趣

——专访数学教师金迅婴

记者 冯俊江

为纪念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所作的贡献,国际教科文组织将3月14日定为“国际数学日”。当天,记者邀请金华市高考研究小组专家、东阳市高中数学大组组长、东阳中学数学教师金迅婴,在高考来临之际从价值观、方法论等角度分享他眼中的“数学之美”,助力大家在数学学习上更进一步。

记者:许多人一提起数学,第一反应是“太难了”。金老师,在您看来,数学究竟有何魅力?

金老师:数学就像一句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数学的魅力不只是做题得分,它更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既严谨又浪漫。数学的美在于它的逻辑之清晰、推理之缜密、结论之完美。更神奇的是,它能用一个个简单的符号,把复杂的现实世界精准地刻画出来,帮我们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数学本身就像一门语言,每个术语都有它独特的意境。比如,“函数”这个词,清代翻译家用“函”来表达,这不仅仅是翻译,而是赋予了“数字传递和变化”的美感。“导数”中的“导”,刻画的是运动的方向。大家有没有想过,“零点”为什么叫“点”,尽管它不是一个真正的“点”?“对数”里的“对”又是什么意思?这些字词背后藏着数学家们的匠心和哲思。相比之下,现代许多翻译显得俏皮些,比如“fans”被翻译成“粉丝”。你能想象如果“函数”被翻译成“法克”(function的音译),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记者:听您这么一说,数学让人感觉充满诗意。您刚才提到数学中蕴含着哲理,能举个例子吗?

金老师: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的游戏,它其实反映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比如,韦达定理关注的不是方程根的具体数值,而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像团队合作——个体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整体的协调才是关键。

我们常说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其实跟数学解题的思维方式很像。有时候,直接求解一个问题可能行不通,不妨换个角度,尝试反向思考。例如,在数学中,如果一个方程不好解,我们可以尝试从结果出发,看看能不能反推回去。这种“逆向思维”,不仅是解题技巧,也是一种思维智慧。

记者:听起来好有意思,但不少学生仍觉得数学难,学好数学的关键是什么?

金老师:其实数学的奥妙就在于它从一个概念出发,可以推导出无数的定理和公式。所以,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吃透基本概念,搞清楚每个公式是怎么来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就像盖房子,地基打得不牢,房子迟早要塌。

学习数学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不能靠“听”,而是要靠“做”。这并不是说要机械地刷题,而是要深入思考,在做题中真正理解数学的逻辑。真正的高手,不是靠背一堆解题套路,而是掌握解决问题的“大方法”。

比如,函数和导数的核心在于等价变换,立体几何的关键是认识空间结构,解析几何则依赖于坐标变换,而排列组合最重要的是分清分类和分步。这些都是数学的“秘诀”,掌握了它们,才能真正进入数学的世界。

记者:数学挺抽象的,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变简单点?

金老师:数学看似抽象,其实也有直观的一面。最好的方法就是——画图!解决数学问题时,画一画、想一想,可能思路就豁然开朗了。图像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有时候甚至能直接找到答案。所谓“有图有真相”,数学也不例外。

另外,数学的很多问题都是“化繁为简”。比如,多变量问题往往可以转化为单变量问题,复杂函数可以拆解成几个简单函数,方程难解时可以换元来简化。数学的思维方式,就是在不断寻找问题的本质,让一切变得更简单、更清晰。

记者:数学学习中,学生们除了要掌握解题方法外,还要注意什么?

金老师:其实,数学不仅仅是考试分数,它还是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方式。不管是考试还是日常学习,我们都需要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解题时,书写要规范,逻辑要严谨,计算也要准确快速。尤其是计算能力,现在的高考比过去更注重计算的正确性、速度和技巧,很多学生正是输在了这一点上。

还有一点很重要——讨论!数学的魅力之一就是它的逻辑性,在数学世界里,答案要么对,要么错,没有模棱两可。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敢于讨论,敢于质疑。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辩论,往往能找到更好的解法。一个学校或班级如果能形成热烈讨论数学问题的氛围,那数学学习的质量一定会大大提升。

记者:还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金老师:数学是世界的语言,它揭示了万物运行的规律。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甚至是一种人生智慧。数学强,则科技强,国家强。所以,希望同学们不要害怕数学,而是去欣赏它、理解它、玩转它。愿大家在数学的世界里,找到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