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金报东阳·教育

东磐学校跨区域联动 以特色课程解锁中医药文化传承密码

本报消息(记者 黄娇丽 通讯员 俞英南)春回大地,“中国药材之乡”磐安艾草飘香。近日,东阳市吴宁第二小学与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于冷水镇中心小学操场,共赴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盛宴,借“理论+实践”沉浸式体验,为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校园焕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打造健康校园注入动力。

活动在艾草清香中开场。磐安县人大代表、药膳专家胡萍,手持玉竹、元胡、石斛等地道药材,向师生们讲解它们的特性和食材搭配。她用生动讲解和丰富经验,让书本知识鲜活起来,激发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在药材知识互动环节,孩子们踊跃参与趣味问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随后,简易桌台变身为中医药膳工坊,灶台上元胡鸡蛋、艾草鸡蛋香气四溢。在药膳专家指导下,师生分组制作石斛馒头、玉竹“诗梨汤”等养生美食。吴宁第二小学学生马樱珍品尝亲手制作的石斛馒头后兴奋地表示:“原来中医药文化就藏在日常饮食中。”制作药膳,让师生领略到中医药实用性,也深刻感知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

课程交流环节,冷水镇中心小学展示“二十四节气药膳课”,把天文历法与养生文化深度融合,尽显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吴宁第二小学的“本草诗词课”,借《诗经》《楚辞》对药草的描写,赋予传统文化新韵。两校教师围绕“地域资源课程化”,探讨如何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教育,推动其落地生根。跨校交流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新思路。

冷水镇中心小学校长羊晓琴表示,活动传递知识,更是文化传承创新,是文化寻根,也是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的新范式。通过活动,中医药文化在校园广泛传播,师生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为健康校园建设增添活力。两校将持续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