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1版:深读

十年深耕“晓声音” 赋能教育改造路

2025年3月,“学习雷锋精神,重塑新生之路”主题教育访谈

“晓声音”传递正能量,北京“太阳村”走进省五监帮教活动

通讯员 叶勇新

“新生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改造故事,更想向‘晓声音’的各位警官说一声谢谢。”日前,浙江省第五监狱“晓声音”特别录制了一段访谈节目,即将重获新生的李华(化名)诉说了自己18年的改造历程。节目播出后,引发全体服刑人员的共鸣,服刑人员谈感想、写体会,对促进改造起到积极作用。

“晓声音”是省第五监狱创建的教育改造品牌。2014年,监狱女民警余晓开播了一档狱内电视访谈节目,开辟了监狱教育改造新路径。10年来,依托监狱电视台、广播台、教育专网等媒介,形成集信箱、访谈、广播、视频、工作室等主要载体于一体的“晓声音”品牌。全省监狱系统“修心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局级矛盾化解专家工作室等,各项荣誉的背后,是“晓声音”聚焦化解服刑人员矛盾,领航修心方向的生动实践。

树典型 传递正向能量

录制完访谈的李华倒数着重获新生的日子。当监狱大门开启时,门外翘首以盼的李华母亲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李华快步向前抱住母亲。18年的改造历程,在这一刻迎来了圆满结局。

李华是“晓声音”帮扶过的服刑人员改造典型。在李华的讲述中,18年的努力改造,离不开母亲的守候,更离不开监狱民警的管教和帮扶。2005年,李华因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投入省第五监狱服刑,原本幸福的家庭也因此支离破碎。初入狱的李华在民警教育转化下,逐步走出认知误区,认罪悔罪、积极改造。后来,因为多种原因,李华在改造中发生情绪波动,改造态度变得消极,还不时散布消极言论。“晓声音”民警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及时制订针对性谈话方案,向他解读政策,又以其母亲的不离不弃劝解为抓手,让李华重拾改造信心。

等待儿子出狱的母亲只身来浙江,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努力改造的李华不断增强认罪意识,积极参与监狱各类助力改造的活动……广播里李华动情地讲述自己的改造心路,触动了现场的每一位服刑人员。

“只有走进服刑人员内心,才能使教育内容得到服刑人员的认可和接受。”民警余晓表示,这是“晓声音”访谈节目开办的初衷。贴近服刑人员改造生活,讲述有温度、接地气的改造故事。自开播以来,共播出公益人物、正面改造典型等“晓声音”电视访谈75期、政策解读39场、先进人物事迹宣讲5场。

解心结 重塑新生之路

改造润物细无声,更多时候需要妥善化解服刑人员的矛盾。监狱成立“晓声音”工作室,形成了犯情收集、分析研判、问题处置、热点节目策划、回音壁及时反馈、工作考核等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成为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良师益友。

服刑人员郑某出身在一个干部家庭,爷爷是烈士,大伯是战斗英雄,他却因犯罪入狱。“为家族抹黑”的愧疚和“无法照顾孩子”的焦虑成为他的心理负担,郑某多次流露出轻生念头。

“晓声音”工作室为此专门成立攻坚团队,邀请专家进行多次会商,深入分析情况,精准找到问题的关键。他们决定借助家人的鼓励与支持,帮助郑某解开心结,以家人的优秀事迹作为他改造的动力。一方面,团队成员帮助郑某学习文化知识,鼓励他用文字表达体会与感悟;另一方面,民警积极联系郑某的家人,向他们讲述郑某犯罪后对家人的愧疚。在一次视频会见中,郑某看着屏幕上的家人泪流满面,家人也被他的真诚打动。

如今,郑某的改造态度越来越积极,还成为分监区报道员,3大本厚厚的报道笔记记录了他的改造心路历程。

“晓声音”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共开展疑难个案咨询2000余人次,重大心理危机干预近300人次,开展心理团辅500余场,化解服刑人员各类矛盾1403人次,提供心理疏导2420人次。此外,监狱还在各分监区设立“晓声音”信箱,鼓励服刑人员把日常改造生活中遇到的疑惑疑虑、困难问题、合理诉求等以写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自信箱开设以来,共收到服刑人员信件1000余封,包含刑事政策咨询、生活诉求、日常管理问题等内容,收到感谢信196件。

爱相随 搭起连心桥梁

“爸爸,警察叔叔阿姨来看我了,给我带来很多学习用品,还和我说了很多关于你的事,我会好好学习的,我们一起加油。”13岁的女儿在视频里兴奋的话语,让服刑人员冯某眼眶泛红,难掩激动的心情。这是他入狱后第一次见到一向寡言内向的女儿如此开心的样子。

冯某入狱时,女儿还不满一周岁,妻子丢下家人音信全无。父母为帮其抚养年幼的女儿,一直奔波打工。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变老,冯某对女儿的思念和对父母的愧疚一直缠绕在他的心头,改造状态也日益消极。

恰逢监狱开展“心手相连·大爱无疆”活动,点亮服刑人员“晓”心愿,将“爱心直通车”开进服刑人员心里。“晓声音”工作室专程赶赴冯某家乡,带着冯某的心愿看望他的父母和女儿。一段冯某改造视频让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潸然泪下,也让自卑敏感的孩子敞开心扉。民警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冯某的改造情况,讲解了监狱的管理规定,了解和关心冯某父母、女儿的情况,并为冯某上初中的女儿送去书籍、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

此外,监狱“晓声音”还与北京“太阳村”等社会慈善组织携手,策划帮助解决服刑人员子女就学的“护苗行动”,先后帮助多名服刑人员与北京“太阳村”国际儿童救助中心签订代养代教协议,为双囚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提供生活、学习保障。

10年来,“晓声音”品牌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多元互动、矛盾化解、监地协作以及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的监狱治理体系,有效提升了监狱治理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