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婺江潮·理论周刊

千载婺学的文化精神与时代弘扬

曾礼军

婺学又称金华学派,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婺学是指南宋以吕祖谦为中心的学术流派,广义的婺学则是金华历代学术流派的总称。就广义而言,婺学历经千年的发展演变,取得极为突出的文化成就,不仅造就了金华本地的人文底蕴,而且远播浙江和全国,对中国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回溯婺学千载文脉,总结婺学文化精神,对于新时代的婺学传承弘扬和发展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一 婺学的千载文脉

千载婺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南宋开创期、宋末至明初的发展期和明清的转型期。

婺学最早由范浚开宗,他虽居乡间,却重视孔孟经典和诸子百家研读,形成了自己的理学思想。全祖望指出:“伊洛既出,诸儒各有所承。范香溪生婺中,独为崛起,其言无不与伊洛合。”至南宋乾道、淳熙之际,出现了吕祖谦“性命之学”、唐仲友“经制之学”和陈亮“事功之学”,婺学走向成熟,并迎来第一次鼎盛期。吕祖谦学术成就最为突出,是婺学的奠基人和学术宗师。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称为“东南三贤”。吕祖谦学术博采众长,既继承了吕氏中原文献之学,又吸收朱熹、张栻和陆九渊的学术观念,做到理学与史学的兼容。

宋末至明初的婺学以北山学派为代表。北山学派由何基开宗,然后由王柏、金履祥和许谦递相传承,是为“北山四先生”。元代至明初,北山四先生后学又形成代际传承。一是许谦传朱丹溪、吴师道、柳贯等;二是吴师道、柳贯等人传王袆、宋濂、胡翰、戴良等;三是宋濂传方孝孺、王绅等。北山学派最鲜明的特色是朱学,北山四先生是朱学嫡传,北山后学也重视倡导和护翼朱学。北山学派及其后学不仅是元代传播朱子理学的重镇,也是明代初年朱子学的重要倡导者。这是婺学的第二次鼎盛期。如果说第一次鼎盛期是以“吕学”为中心的多元争鸣形态,那么第二次鼎盛期则是以“朱学”为核心的一统形态。

明清时期,婺学整体上不如前两期,但也有时代转型的学术特征。明代有章懋、魏骥、程文德等,清代有张祖年、王崇炳、汤寿潜、刘焜、朱一新等。其中,章懋是明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学术特点是重视理学、心学和事功之学的融通,推动婺学由理学向心学转型。朱一新是晚清朴学大师俞樾的嫡传弟子,不仅重视朴学与理学的融合,而且博采西学众长,改革旧制,推动了晚清学术的近代转型。

二 婺学的文化精神

千载婺学虽然历经三个时期而发展演变,但始终有一以贯之的文化精神。

第一,从文化理论来看,婺学具有主流引领和正统建构的精神。婺学自其开创之初,其文化理论即具有主流性和正统性。如《宋史》本传评曰:“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吕祖谦不仅关注心性之学,而且还重视中原文献之学和史学,融经史与文献于一体。这些都体现吕学的主流性和正统性。又如北山四先生,被后世尊为“朱子世嫡”,至清雍正二年(1724),四人皆增祀孔庙,何基、王柏列东庑先儒,金履祥、许谦列西庑先儒。这亦体现了学术的主流性和正统性。

第二,从文化实践来看,婺学具有求真务实和经世致用的精神。陈亮“事功之学”常被视为婺学经世精神的典型代表,体现了陈亮“农商相籍”“农商并重”的文化精神。实际上,婺学的其他学者也都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如吕祖谦倡导“讲实理”“育实材”“求实用”,也是求真务实和经世致用的文化典型。吕祖谦以理学思想贯彻《家范》撰述,对宋代新型家族礼仪制度进行了系统性的重构,对朱熹《家礼》产生了深远影响。又如晚清朱一新积极建言献策,建议朝廷加强海防建设,增强海军力量,以应对外夷入侵。

第三,从文化创新来看,婺学具有开拓进取和敢为人先的精神。范浚开宗婺学,即是缘于靖康之变的切肤之痛,思以学术来拯救家邦、兴盛社会,这体现了其开拓进取精神。吕祖谦不仅创办丽泽书院,而且撰写《丽泽书院学规》。这是现有资料中最早的书院学规,比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早了12年,体现了吕祖谦在书院教育上的开拓精神。陈亮儒商并重,反对轻视商业,更是一种敢为人先的文化精神。朱一新引西学入中学,在广雅书院教学中,大量采纳西方的自然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鼓励动手实践。这对于中国古代学术的近代转型具有重要开拓作用。

三 婺学的时代弘扬

千载婺学,文脉不绝。在新时代,如何加强金华学派研究,打响“千载婺学”标识品牌?

首先,推动婺学文献的数字共享。婺学文献既是婺学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婺学传承的重要媒介。弘扬婺学传统,首先要重视婺学文献的搜集整理。目前,这方面已取得突出学术成就,出版了一大批文献资料,如《重修金华丛书》《义乌丛书》《吕祖谦全书》《宋濂全集》等等。婺学文献还需要加大搜集整理力度,尤其是文献整理还有待于加强。与此同时,婺学文献的数字化共享是更为突出的问题,因为文献数字化共享不仅有利于专业研究者充分利用文献资料,而且有利于文史爱好者查找和阅读文献资料,能够更好地发挥文献的使用价值。尤其是AI时代,数字化文献更能突出地域限制,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研究,拓展婺学的文化影响。

其次,讲好婺学精神的人文故事。婺学传统的传承和弘扬本质上是要推动婺学文化精神融入当下文化建设,使新时代的金华文化建设具有传统文化的根底和精神,服务当下时代。讲好婺学的人文故事是弘扬婺学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一是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婺学代表人物,根据婺学的文化贡献和地域分布形态进行人物筛选,构建“婺学人物地图”。二是提炼撰述与婺学人物相匹配的故事内容,以故事提炼婺学理论,以故事凸显人物的文化身份。三是运用多形态的文本载体进行故事传播,或是通俗易懂的文本故事,或是直观明了的图像绘制,或是生动丰富的舞台表演,或是数字化的影像再现。依托厚重的婺学底蕴,借助AI技术赋能,讲好人文故事是最有效的婺学传播方式。

最后,开发婺学文化的文旅产业。讲好婺学故事能让传统婺学鲜活起来,开发文旅产业则可推动传统婺学服务民生,而婺学本身就十分注重民生。婺学文化与文旅产业的结合,本质是将抽象的哲学思想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符号。通过历史场景复现、现代科技赋能、在地化实践和政策支持,实现传统文化与文旅产业的双向激活,既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之,婺学自其产生之初就有时代引领性和经世实践性的文化特征,新时代的婺学弘扬就是要挖掘这种文化精神,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及文化自信建设有机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实践意义。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