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婺江潮·理论周刊

以系统性思维推动陈亮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章锦水 永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亮研究会会长

金华市委提出“加强金华学派研究,打响‘千载婺学’标识品牌”,既是赓续南宋以降“婺学”文脉的文化自觉,也是以优秀传统思想资源赋能当代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举措。以吕祖谦、陈亮等学者为代表的婺学倡导的“经世致用”“义利并举”思想,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八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近年来,永康在传承弘扬陈亮文化方面,围绕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文旅融合、基层治理等领域开展系统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首先,深化学术研究,构建文化传承体系,举办高规格学术活动,开展系统性文献整理与成果出版,常规性进行学术研究与媒体宣传,扩大陈亮文化影响力;其次,推动文化传播,活化历史遗产,创新文化载体与公众参与,推动历史空间修复与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活动、文旅建设等形式活化陈亮文化;第三,赋能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文化协同,将陈亮“农商并重”的思想深度融入五金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第四,融入基层治理,强化社会价值,陈亮的“民本意识”与“公天下”思想被转化为清廉村居建设实践,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立足永康实际,围绕高水平建设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目标,传承发展永康学派需以系统性思维推动陈亮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接下去,将重点做好五大方面的文章:

一是深化研究阐释,构建学术话语体系。拟成立“陈亮事功思想实践研究院”,联合高校设立专题研究基地,开展陈亮经济思想(“农商互籍”)、法治理念(“法度严明”)、人才理论(“学为成人”)等专项研究,提炼其思想与共同富裕、基层治理的契合点;推动陈亮文化国际化研究与传扬,提升国际影响力。

二是创新教育传承,涵养地域文化认同。打造“陈亮文化教育链”,编写中小学乡土教材《陈亮与永康精神》,将“家国情怀”融入思政课;在永康职技学院开设“五金产业与实学思想”选修课,培养工匠精神;活化历史空间教育功能,规划建设历史人文地标陈亮文化馆,设计“实学之路”研学课程,结合AR技术还原陈亮论辩场景,开发“少年龙川”沉浸式剧本游,增强青少年参与感。

三是文旅深度融合,塑造文化标识品牌。建设“陈亮文化传承带”,打造“事功文化—实学思想—五金产业”主题游线,推出“重走龙川路”徒步活动,配套实景演出《义利千秋》;开发“实学+”文创产品,实现文化符号产业化。

四是赋能产业发展,推动经济文化共生。构建“实学精神赋能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传统商道+现代管理”融合解决方案;打造“文化五金”产业集群,在五金博览会中增设“陈亮经济思想展区”,建设五金展示中心“实学创新厅”,展示“工匠精神”历史脉络与现代转化。

五是融入社会治理,彰显时代价值。开展“民本意识”实践工程推动“龙山经验”迭代,将陈亮“民为邦本”“无讼少讼”思想融入乡村议事制度,形成和谐共富的长效运作机制;开展“法治永康”文化浸润行动,将“法度严明”思想与“龙山经验”工作实践转化为基层普法案例库,通过新媒体传播强化法治文化认同。

(记者 张益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