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何以技“高”一筹?

——我市高技能人才建设观察

记者 张益晓 李晓艳

日前,2025年“八婺金匠”遴选活动启动。此次遴选突出两大亮点,一是人选重点从我市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和具有较高技术技能水平的一线产业工人中遴选产生,二是向制造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中青年人才倾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金华是民营经济大市,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对“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意义重大。

截至目前,我市技能人才总量超13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万人。2024年,我市全面推进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3.9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216%。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个系统工程,何以技“高”一筹?

追求卓越是秘诀

数据显示,高技能人才占全市技能人才的34%,其中浙江大工匠2名、浙江省高技能领军人才19人、青年领军人才13人。这些高技能人才有个共同特点:静心钻研,追求卓越。

午餐肉罐头的盖子,可乐瓶的拉环,如何做到既顺手又不易腐蚀?30多年来,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工艺研发室主任宋连墨一直为此不懈努力,从一名“技术小白”成长为机修钳工高级技师、浙江省高技能领军人才。

一片合格的罐头易开盖涉及几十个检测指标,对工艺要求甚为严格。“易开盖生产最核心的技术是易开成型,模具装配精度公差为正负0.005mm,易开盖的刻线残留量均匀性和一致性的要求非常高,盖子在5%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铆钉不腐蚀。”宋连墨说,这些都是技术攻关点,需要不断攻坚克难。 2000年,公司引进首套国外进口设备。“无人指导,无参照物,面对机器无从下手。”他带着团队连续加班3个月进行设备调试,从每分钟生产80片盖子提升至每分钟生产250片。

如今,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自主研发易开盖技术、产品及其关键生产装备能力的企业,易开盖实业的第六代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3000片盖子,其中食品类易开盖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2024年,易开盖实业产品销量达114亿片。

纵观全市高技能人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近年来,我市注重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成就技能的社会氛围,推动全社会形成踏实敬业、潜心钻研、勇攀技能高峰的职业风貌。

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余溆江,秉持“工匠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其19岁从技校毕业后进入企业当学徒工,29岁成为浙江省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后又获评浙江省首席技师,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首位引进的高技能特聘教师。

传承培育是关键

当前,我市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也需要高技能人才。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既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也要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做好传承培育工作很关键。

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推进绝技绝活代际传承上起到较好作用——

数据显示,金华现有各类技能大师工作室125家。

从学徒工成长为中国纺织大工匠、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中国棉纺织行业“传承大工匠”,浙江金梭纺织有限公司的章美华花了23年。“学会做很容易,但要做得又好又快并不容易。”正因如此,她以章美华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通过实操传帮带的方式,手把手指导,帮助年轻人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机器从180转增加到500转,原先1个人操作2台机器,现在1个人操作12台机器,对技能的要求也在变化,有时一个动作要领要反复讲解十几遍。”在她的带领下,李晓锋、孙金英、王纯平、赵婷等年轻人参加各种技能比武,分别获得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八婺杰出金匠等荣誉称号。

又如永康市古山桂安模具厂吴俊工匠创新工作室,通过分享技能知识、实践操作经验,进行技术难题攻关、技术技艺传承,每年为众多企业免费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共培训上万名徒弟学员。这些学员在首届“永武缙五金工匠”技能大比武、浙江省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模具工赛项等竞赛中多次获奖,荣获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金蓝领称号。

越来越多企业发挥职业技能培训主体作用——

目前,金华共有技能等级自主评价企业581家。

浙江武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位于武义,是全国铸造行业排头兵企业,拥有员工600余人。目前,公司可自主认定铸造工、数控车工、铣工等工种,现拥有技能人才450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30余人,占比达51%,走在行业前列。

2022年浙江启动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新八级”制度试点企业,开展电工、钳工两个职业的“八级工”评聘试点,搭建了从学徒工到首席技师的发展通道。如今我市共有“新八级”制度试点企业5家,7名特级技师,涉及5个职业,其中电工3名,钳工、铣工、车工及汽车维修工各1名。

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目前,12所在金技工院校共有在校生3.86万人。

以金华市技师学院为例,该校全面实施“校企双制”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等9个专业,持续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截至目前,该校共有合作企业200余家,已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技术技能人才30余万人。

同频共振是核心

近年来,我市提出深入实施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行动、加快构建全覆盖技能培育体系、全链条技能创富体系、全方位技能生态体系。

高技能人才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高技能人才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育高技能人才,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科惠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婺城区,专业从事生物植入材料、高端骨科医疗器械及智能康复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是业内极少实现创伤、脊柱、关节、运医和口腔种植等细分领域全覆盖的龙头之一,2024年出海贸易额增速超50%。85后申雁宝从金华技师学院毕业后来此工作,16年来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成长为铣工高级技师,获评省高技能青年人才。他致力技术钻研,通过优化改善工艺为公司节能增效,自2018年以来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近180万元,并在内部带徒近百人。比如其通过对国产刀具(片)进行稳定性测试,优化原有程序参数,在不降低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替换进口刀具,并通过人员培训,实现内部自主完成修磨刀具制作,该项目共计节约成本125万元。

当前,我市正加快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2024年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对数字高技能人才存在较大需求。2024年我市培育数字高技能人才0.86万人,涉及电子商务师、数控车工、制图员、数控铣工、光伏组件制造工、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等职业。但我市相关部门调研发现,随着智能化进程加速,传统低技能岗位缩减与企业高技能数字人才需求激增形成结构性矛盾,企业数字化人才招引难制约产业升级。

在今年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章树根建议,要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养老照护等重点领域需求,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有效增加技能劳动者供给,提高就业劳动者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