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我市多措并举 深化殡葬改革

本报消息(记者 胡哲南)记者昨从我市清明节祭扫工作会上获悉,全市已建成覆盖146个乡镇(街道)的节地安葬设施,节地生态安葬率达88.53%。今年清明期间,我市将推出“增设窗口、增派人员、增加引导、增长时长”的便民服务组合拳,同步推行鲜花换纸钱、代客祭扫等文明祭扫举措。

针对今年清明节祭扫,我市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明确属地管理、机构主体和部门监管责任,要求殡葬服务机构节前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清明祭扫安全有序。全市民政系统严格执行值班值守、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做到突发事件“早发现、早处置”。殡葬服务机构将通过增加服务人员、增设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提前设置导引图、指示图,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温馨的服务。同时,严格落实殡葬服务收费公示和明码标价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清明节期间,我市进一步加大文明祭扫宣传力度,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弘扬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积极推广鲜花祭扫、网络追思等低碳方式,开展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通过挖掘和宣传殡葬改革经验做法、殡葬行业先进典型和文明祭扫先进事迹,传播殡葬行业正能量,引领祭扫新风尚。

近年来,我市以“公益、惠民、文明、生态”为导向,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既减轻群众负担,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市民政部门呼吁,广大市民错峰祭扫、绿色追思,共同营造平安清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