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三链协同发力 创新改革“身后事”

兰溪水亭移风易俗文明治丧

记者 王卫英 张婧 通讯员 叶庆林

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着力推动文明丧葬、绿色丧葬改革;精简治丧时间,规范殡葬行为,不发生散埋乱葬、修建豪华墓、“活人墓”等现象……今年以来,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专项行动试点改革创新实践,聚焦关键环节,构建“事前减负链、事中暖心链、事后安心链”的全链条协同模式,切实减轻群众治丧负担。

日前,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殡葬从业人员联合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通过《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殡葬从业人员联合会公约》。

创新改革身后事

移风易俗树新风

“治丧时间3至5天,礼仪和酒席费用套餐式透明收费,让亲属把身后事办得省钱省事省心。”兰溪市水亭畲族乡副乡长陈亦蓉说,“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涵养和谐向善、孝老爱亲、文明治丧的新风尚,需久久为功。“我们率先成立行业联合会,引导从业人员加入红白理事会,发挥其在办丧过程中的经手人作用,宣传丧事简办政策,大大提高群众接受度。”

今年,作为兰溪市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的试点乡镇之一,水亭畲族乡积极创新探索,围绕群众办丧时间长、丧事开销大等突出问题,聚焦殡葬负担“痛点”,以“缩短治丧时间、降低殡葬开销、规范殡葬行为、实现群众有感”为重点,全力推动殡葬改革。

据介绍,水亭畲族乡下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2.16万人,其中畲族群众有3000多名,村民老龄化严重,传统殡葬观念根深蒂固,改革任务艰巨。“全乡有17个公共白事用房(厅堂),骨灰堂覆盖14个行政村和1个自然村,覆盖率达74%。”陈亦蓉说,目前,水亭畲族乡党委、政府牵头成立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改革任务。

探索实践过程中,水亭村、柳家村作为重点村由村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担任会长,推选老党员、村民代表及殡葬从业人员等担任成员,全程参与村民丧事办理,监督执行村规民约,营造浓厚的移风易俗氛围。

三链协同发力

激发群众积极性

水亭畲族乡党委书记徐俊逸说,要通过改革涵养勤俭节约、简办丧事的新风尚,将殡葬重心从“物质攀比”转移到“精神传承”上,努力使文明殡葬、生态安葬、“厚养薄葬”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此次殡葬改革行动中,水亭畲族乡聚焦“事前减负链、事中暖心链、事后安心链”三链协同提质,精准发力,推动殡葬改革从“政府要求”转向“群众需求”,从“群众反感”转为“群众有感”,切实减轻群众经济与精神负担。

事前,水亭畲族乡政府和各村村委会设立殡葬咨询服务窗口,制发“身后事明白卡”,确定村干部、网格员专人负责,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引导群众简化流程、控制时间;事中,村乡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提供暖心代办服务,加快流程;事后,该乡顺畅安葬选址、户口注销、丧葬补贴申领等环节,在全面摸排设施分布情况的基础上,统筹规划。

目前,水亭畲族乡正加快实现集中治丧点全覆盖、优覆盖,建立公共白事用房,以地点集中、标准统一的模式遏制攀比之风,减轻人情压力,推行“身后一类事”联办服务、“一站式”办理,以“共享服务”提高群众获得感。

“我们还将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与村干部绩效挂钩,同时纳入道德评议内容,以荣誉感激发群众共治共建的主动性。”陈亦蓉说,全乡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在各村设立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发布相关情况,曝光违规收费、大操大办等不良现象,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建立文明新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