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已建成省级健康乡镇64个 创建省级健康村1128个

我市探索城乡健康协同发展新路径

本报消息(记者 吴晓)记者昨从市卫健部门获悉,全市已建成省级健康乡镇64个,同步创建省级健康村1128个。通过系统化、标准化治理,我市探索出城乡健康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自2016年起,我市实施“城乡并重、软硬均施”战略,三年内实现卫生建设三级跨越:2017年完成市级卫生乡镇全覆盖,2018年达成省级全覆盖,2019年新创67个国家级卫生乡镇,国卫乡镇占比从4.55%跃升至68.57%,创下全国同期国家级卫生乡镇创建数量之最。

近年来,在巩固卫生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健康乡镇建设转型升级,累计建成省级健康乡镇64个、健康村1128个。其中,义乌市义亭镇入选省级健康乡镇样板,金东区江东镇南下王村、永康市前仓镇大陈村、磐安县尖山镇湖上村入选省级健康村样板,成为健康村镇建设典型案例。

环境治理标准化建设筑牢健康根基。全市严格落实“重改造、提工艺、扩范围、增能力”方针,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通过创新城镇“两定四分”、农村“二次四分”垃圾分类模式,生活垃圾实现全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先实现“零填埋”目标。

数字化改革赋能健康管理提质增效。卫健部门打造的“爱卫云课堂”融合线上线下培训、“理论+实践”等多频模式,使得基层能力提升新模式得到优化;卫生城镇长效管理“一码通”应用通过智能预警功能,成为全省推广的数字化改革典型案例。

针对老龄化加速、慢性病防控等新课题,我市全面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三个转变”:由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单一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卫生管理向身心协同治理转变。据了解,未来三年,我市将构建覆盖全域的健康治理网络,推动民生服务与健康城市建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