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306个回收点
推动家庭过期药品回收
本报消息(记者 舒珊珊)日前,永康市民朱女士来到位于永康市华丰西路的育生药堂,将几盒过期药品交给药店工作人员登记,而后投入回收箱。“平时家里比较喜欢囤药,一不小心就过期了,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有时候就当普通垃圾扔了,现在拿到店里可兑换棉签、创可贴等物,或者兑换积分留到买药的时候抵扣,方便又划算。”
家庭过期药品是指居民在家庭用药过程中产生的、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以及虽未超过有效期但由于储存保管不当已变质或被污染的药品,误食对人体危害大,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为保障市民用药安全,消除居民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2015年以来,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先后将该市306家药品零售企业纳入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网络,方便市民就近处理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对过期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册登记、专项存放管理,定期向市场监管部门报送回收情况并移交过期药品。近10年来,共计回收5000余批次过期药品,统一进行无害化销毁。
为增强群众的安全用药防范意识,防止非法回收和销售过期药品,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走进各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过期药品回收与宣传活动。“过期药品不能随便乱丢,如果被药贩子利用,换个包装再卖出去,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在与望春社区联合开展的“清理家庭小药箱”过期药品回收活动中,工作人员耐心讲解过期药品的危害等知识,通过兑换生活小礼品的方式吸引大家将家中的过期药品拿出来统一回收。
“社区里不少老人有囤药习惯,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了解到过期药品处置不当产生的危害,所以都很乐意拿出来。”望春社区党总支书记姜月娥说,接下来,该社区将加强宣传和引导,并设立过期药品回收点,减少居民随意丢弃的情况。
下一步,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将加强与各乡镇(街道)及社区的合作,设置更多固定回收点,增加奖励措施,不断提高市民对过期药品回收的意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严把药品回收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