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最根本的应对挑战之道是练好内功

□楼盼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地缘政治扰动持续,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仅是中央对全局的战略判断,更是地方发展的实践指南。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金华外向型经济特征鲜明:义乌国际商贸城辐射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中欧班列开行量位居长三角第一等等。外贸繁荣给金华发展注入了动能,但在全球贸易壁垒高企的当下,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金华,也不可避免遭遇“阵痛期”。而当这种外贸承压,与产业链重构、产业层次待提升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更加考验我们的战略定力。

面对挑战,一个地方如何“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金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是以“修炼内功”破题,牢牢掌握主动权。从义乌小商品城的数字化重构,到永康五金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从东阳横店影视文旅融合,到金义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崛起,新兴产业“新枝结硕果”。这种“双轮驱动”既守住了基本盘,又打开了增长极。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居全省首位,外贸出口1319.2亿元,占全省、全国份额分别较2024年全年提升1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特别是全市工业高压用户用电量、银联消费等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金华经济持续稳进向好的最佳注脚。

其次是发挥好比较优势,加快构筑“护城河”。一方面,金华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与上海、杭州的创新资源形成“创新飞地”;另一方面,依托义甬舟、金丽温等开放大通道,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双向枢纽。在民营经济领域,金华通过实施“雄鹰行动”“雏鹰计划”,培育出横店东磁、零跑汽车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也让企业敢闯敢干的基因持续激活。全市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户,平均每4人就有1个“老板”。这种“草根经济”的活力,正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

最后是在开放中贡献区域价值,服务中心大局。中欧班列将义乌的小商品、永康的五金工具等产品输往欧亚的同时,也带回了中亚的农产品、欧洲的精密仪器,这种双向赋能正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微观缩影。金华的实践很好地印证了“办好自己的事”与“服务大局”的统一性。作为全国首个“县域经济国家级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经验已向全国复制推广;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涌现出100多个全国或全省“首单”“首例”“首家”,既为浙江省打造开放策源地发挥重要引擎作用,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金华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面对不确定性,最有力的应对之道是专注发展,最根本的破局是练好内功。当每一个城市以“稳”的定力、“进”的智慧和“实”的作为,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把制度红利转化为创新动力,就能在内外挑战交织中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如婺江潮水奔腾不息,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定能在时代大潮中勇立涛头。

金报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