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每年减少隐性成本超5000万元

我市工程招投标新政为企业“松绑”

本报消息(记者 倪晗)市建设局近日印发《关于金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投标活动进一步落实〈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聚焦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推出一揽子改革举措,精准为企业“减负松绑”,助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以降低企业参与成本为核心,简化招标流程,让企业轻装上阵。减免费用、减轻资金压力方面,明确要求在电子招标项目中,招标代理机构不得向投标人收取招标文件费用,直接降低企业投标前期成本。鼓励招标人对信用评价优良的建筑业企业免收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通知》进一步优化技术标评审机制,对未达到技术复杂标准的项目,取消技术标打分制和项目负责人答辩环节,减少企业编制标书的非必要投入。对技术复杂项目,要求合理精简技术标文件内容,压缩评标专家自由裁量空间,避免“过度竞争”导致资源浪费。

针对资质门槛高、隐性成本多等问题,《通知》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严控资质门槛与业绩要求,禁止在资信标中设置资质、业绩或奖项加分(技术复杂项目除外),防止“量身定制”,排斥中小企业。技术复杂项目设置的类似业绩规模上限为招标项目指标的80%,避免过高门槛限制企业参与。遏制“专家黄牛”乱象,通过减少技术标打分项目比例、缩小分差范围,削弱专家主观评价影响,降低企业隐性寻租成本。评标专家劳务费用改由招标人支付,切断投标企业与专家的利益关联,保障评标公正性。

《通知》同步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政策落地实效,在落实“七个不准”要求,规范甲供材料范围,探索“推评定”创新模式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严禁设置歧视性条款,确保惠企政策直达市场主体。

据业内专家透露,《通知》直击招投标领域痛点,通过优化流程、破除壁垒、强化监管,既减轻企业负担,又推动行业向“质量优先、诚信为本”转型,为民营经济注入活水。新政策实施后,每年可为我市建筑业企业减少投标文件制作等隐性成本超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