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人文

千年稻草肉,捆出金华人的勤劳密码

记者 徐健勇

金华稻草肉,在金华农家宴上并不少见。色如玛瑙,久煨入味,口感软糯,是馒头、米饭等主食的绝配。

当然,你也可以趁人不注意,直接一口塞进嘴里,让唇齿间久久回味幽然稻香。

这股香不一般,它伴着古婺农家的袅袅炊烟,从千年前徐徐飘来。

历史上,金华农业、畜牧业发达,两头乌猪肉在金华人的餐桌上非常盛行。宋代之后,乡民们仿制东坡肉,一时成风。

有一年的夏末秋初,正值“双抢”,一户农家雇了数名帮工割稻。为分菜方便,东家顺手用烧火的稻草捆扎肉块,放入锅里煮制,熟后快速分给帮工。

帮工吃后发现稻草扎过的肉更香更鲜,干活也更有劲了,从此稻草扎肉就在金华坊间流传开来。

近年来,从古法到创新,金华稻草肉的制作与时俱进,焕发生机。在去年的“金华火腿杯”厨神争霸赛总决赛上,叶国钧改良制作的“稻草五花肉”让众多评委拍手叫好,一举斩获“银勺奖”。

“我们用金华特产两头乌五花肉做原料,放入山泉水中煮至定型,并用当季新鲜稻草捆扎,搭配当地珍贵药材石斛,用特制酱汁调味,经过两小时的文火慢炖后收汁装盘。”

叶国钧是瑞禧庄园饭店的负责人,自1992年从杭州建德到金华学厨以来,在金华餐饮界已扎根30余年。

去年那场总决赛,他赛前思考酝酿许久,始终一筹莫展。秋收时节,走在稻田间的他突然灵光一现,想起了以前金华本地农民稻草扎肉的做法。

“这不就是一道能代表金华特色的菜吗?既有菜品的滋味,背后又有乡土文化的积淀。”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叶国钧在厨房中反复尝试新做法,提升菜肴的色香味。

上世纪90年代末,金华餐饮业方兴未艾。叶国钧曾在金华市区、义乌、永康、武义、东阳、兰溪等地的大酒店担任厨师长,熟知各地风味。如今,他还是浙中“百县千碗”特邀研究员。

“金华有很多传统美食,吃的人越来越少,就会慢慢淡去。我们在原先菜肴的老底子上探索改良,从而保护好、传承好这些金华美味。”叶国钧说。

一块稻草肉,凝结着八婺先民的辛勤和智慧,也是一代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孜孜以求。美食即人生,愿每一位用心耕耘生活的人,都能收获意外的美好。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