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风美出圈
90后国风姑娘的“汉服+古镇”
记者 季俊磊
这些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时常能够看见衣袂飘飘、广袖流云的汉服青年,他们身穿汉服互称“同袍”。在浦江县郑宅镇江南第一家景区,90后姑娘郑何思懿开了家汉服文化体验馆,成为当地汉服“同袍”互相交流的文化驿站。
在郑何思懿看来,汉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最直观的体现。“我希望联动更多年轻人把对汉服的热爱经营成事业,成为国风文化逆袭的推动者,让中国风美出圈。”
不爱潮服爱“古装”
郑何思懿是浦江郑宅人。2019年,江南第一家举行的中秋拜月活动,让她彻底喜欢上汉服。“那次,当我穿戴整齐,并扮上妆容,一瞬间被传统美学征服了。”郑何思懿说,活动中还认识了很多“同袍”。
2021年,郑何思懿参加了吾镜文化与敦煌文博会联合举办的汉服走秀比赛“云裳华胄”初选赛,之后晋级到上海赛区参赛,以第5名的成绩进入全国赛。之后,她连续参与汉服走秀活动,不断开阔眼界。
闲暇时,郑何思懿就会在网上学习汉服相关知识,与“同袍”探讨汉服文化。“久而久之,对汉服的热爱之心愈演愈烈。”于是,郑何思懿在家乡开起汉服文化体验馆,打算先从一名古镇“青年汉服推荐官”做起。
走进郑何思懿所经营的懿江南汉服文化体验馆,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华丽的汉服、璀璨的簪花、流光溢彩的配饰……店面不大,但选衣、试衣、妆造一应俱全。“顾客有不同偏好,有人喜欢华丽的唐风,还有人喜欢雅致的宋风或是端庄的明风,眉形、唇色、发饰等也需要与顾客选择的服饰和气质相匹配。”郑何思懿说,她会根据顾客的身材、喜好推荐适合的服饰,并根据顾客的五官与服装风格进行妆造。
“早些年穿汉服出门,总有人问‘拍戏吗’,现在喜欢汉服的人越来越多,连退休的大姨、奶奶都喜欢到我的汉服馆来体验一把。”郑何思懿笑着说。
助力家乡打造文旅新业态
这两年,越来越多人对汉服产生兴趣,汉服秀、汉服游园会、汉服展等活动也日益增多,一些外国友人也加入这个行列。郑何思懿说:“曾有一名俄罗斯姑娘到店里体验汉服装扮,之后不仅她自己‘买买买’,还通过视频向远在家乡的妈妈推荐。”
郑何思懿的汉服馆刚开业时也经历过低谷期。“当时江南第一家人景区的客流量还不大,大家对汉服的接受度也不高,汉服文化宣传渠道也少。”于是,她就在思考,如何将汉服和古镇联系在一起,达到1+1>2的效果。
去年,郑何思懿以郑宅镇“麟溪集”小镇青年市集为平台,开设簪花体验摊位,参与“麟溪集·宴中秋”主题系列活动。今年年初,郑宅镇打造水岸戏台、锦鲤游鱼投影、板凳龙灯等一系列旅游打卡点,郑何思懿借机推出汉服游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穿汉服、做妆造夜游江南第一家,一时间汉服文化和古镇风貌相得益彰。
“喜欢汉服的人,大多数都喜欢国学、书法、古琴等传统文化,我正在与相关部门联系,希望让传统文化爱好者到江南第一家参与文化体验。”郑何思懿说,她还想定期组织汉服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这里穿汉服感受古镇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