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故事 | 修路记
记者 赵如芳
4月中上旬,井上村云上线道路拓宽工程对外招标,现有路基将由三四米拓宽到6米。山区公路的一头连接着现在,一头连接着未来,现年64岁的村委会副主任李桂棠深知公路对山区发展的意义——近30年前,井上村全体村民咬牙做了一件大事,村民集资,用人力修通了山坑到井上的公路。
井上村四个方向都有古道,铺着鹅卵石,先民的艰辛和气魄非同一般。然而,时过境迁,狭窄的古道,连绵的台阶,已不适应村民们的需求。有村民骑着自行车从山外回来,得把车寄放在周边村庄,再步行到井上。村民造新房买砖头,一块新砖2角多,挑到村里的运费3角多。
周围的村庄都有公路,井上村坐不住了。1996年,全村行动起来,分成13个小组,抓阄抽选所修路段。每个人都分到任务,要开挖两米左右的路基。李桂棠家有6口人,要挖12米多。那时,他在市区三路口一家玻璃店裁玻璃,恰好是淡季,他向老板请假,回到井上挖路基。刚开始还好,将泥巴拉到外围近处,当路基挖到四五米时,拉泥巴的路程就远了,有的人家用牛拉,李桂棠家则用篮子装土,再插上毛竹片来抬。“锄头用坏了好几把,手上磨出了血泡,回到家吃完饭,倒头就睡。”李桂棠至今还记得那段艰辛的日子。1998年,全村人的付出换来了一条平坦的泥巴路,可以骑自行车了,可以开农用车了,井上村不再是孤岛。
后来,随着村村通公路政策的实施,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十几年前又通了公交车,井上村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
如今,云上线拓宽,会推动村庄发展吗?李桂棠有信心,这是一条旅游线,如果游客来龙井(井上村一景点)游玩,或许会在村里吃饭、住宿。他认识的好几个朋友来看过龙井,都说这里的瀑布景色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