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现两种六朝文物与“长山留氏”直接相关
高旭彬
“长山留氏”是金华历史上出现过的第一个大家族。早在三国时代,就有留赞、留略、留平等作为战将、重臣在孙吴政权中有过突出表现。南朝梁、陈时的留异,更是以南方“土豪”的重要代表身份被写入《南史》《陈书》,一直被历史学家研究至今。
不过,历史上这么显赫的一个家族,在金华,如今却已找不到他们留下的任何痕迹了。印象中可以证明他们存在过的文物,只有早年《金华县文史资料》第一辑中披露过的三块印有“留郍孝造”字样的砖,此外便无任何物证了。这三块砖出土于今金东区孝顺镇范围,当初不知归哪家机构收藏,砖块的图像、拓片一直未见公布,不知是否依然完好?
幸运的是,由于写作《金华山的投龙》一文,笔者在今年早些时候曾拜访过1987年双龙洞内洞疏浚工程的知情者,当时无意中了解到,金华北山很可能还有与留异家族相关的文物遗留下来,而且直接与其本人相关。
近日,笔者在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管委会旅游发展局与浙江瑞客佳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这枚可以称之为“留异金简”的道教“投龙简”。它不大,长约10厘米,宽5厘米,比普通的名片还要窄一点,原收藏者因为不明其故,曾经称之为“金片”。
成熟时期的道教“投龙仪”中龙和简分开,是两样东西,而“留异金简”则将两者合二为一,体现了一种该仪式草创初期的面貌。右部的誓文“洞玄弟子留异誓愿”几个字清晰可辨,繁体,楷书,兼有异体写法,庄重大方。最下方还有一个划痕明显浅一点的“造”字,较之前要浮皮潦草一点,明显是二次錾刻所致,也许就在该仪式举行的当口也未知。
左部的龙纹,图、底有些混淆,经仔细辨别,它体现的还是一种早期风格的“走龙”形象。细鳞状的纹样并非龙身,空白处才是。龙身朝前,龙尾似虎尾刚劲有力。笔者曾将图发给省博物馆投龙展策展人魏祝挺老师请教,他的看法也一致。
留异的势力在陈朝初年达到顶峰。为笼络他,陈文帝甚至把自己的长女丰安公主嫁给他的一个儿子。可惜,作为当时的主要政治问题,皇权与土豪的矛盾已不可调和。留异最终起兵反叛,由于实力不够,先后在建德下涯与缙云桃花岭两次兵败,只能逃至福建的另一土豪陈宝应处暂且安身。3年后两人一起被抓到建康(今南京)处死。一家大小只剩那个做了陈文帝驸马的儿子留贞臣。他们家在金衢盆地及周边地带的统治顿时垮塌,滔天富贵烟消云散。这枚简是否与这一段历史有关,览之令人遐想万端。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继发现“留异金简”后,3月份笔者到金东积道山天圣禅寺游玩时,再次发现了和留氏家族相关的新文物。天圣禅寺在近年重修过程中,曾发现过一批古代的砖块与陶俑的残片,年代从六朝到宋、明都有,寺院方面很重视,被完整收藏了起来。经笔者仔细翻检,里面除了能证明积道山宋代状况的最主要的弥陀塔砖以外,至少有两块六朝砖可能与留氏家族有关。这两块砖上都有留氏家族成员的名字,其中能准确辨认的一个名字为“留歆”,另一个疑为“留犀”,反文,为1980年的留氏砖发现以后仅见,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我们的认知。和弥陀塔砖不同,这些六朝砖应该是从别处搬来的,属于二次利用。
“长山留氏”的历史贯穿整个汉末以来隋唐之前的六朝,此前只见文字,不见遗物,这几种文物的发现使它再次成为可触摸的存在。“留异金简”不仅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道教“投龙仪”的最早文物,更是有文献以来金华最早与历史、与名人相关的文物。它的出现对我们研究金华的早期历史,特别是讲好六朝与东阳郡的故事很有帮助,希望能得到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