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彬 “我只是有些‘轴’”
从浙江润华机电有限公司一名手拿扳手的普通车床操作工,到成为手握30余项专利的“浙江省杰出工匠”、全国劳动模范,毕业于金华市技师学院的张小彬用22年时间完成了励志逆袭。但他说,他没有绝活,只是有些“轴”。
这个“轴”劲,始于学徒时期。当时的车间里,所有机床都是手摇型,很多工序都要靠手拧。在其他同事满足于不迟到不早退、完成师傅交代的任务时,一向“哪怕扫地也要扫得比别人干净”的张小彬开启“白+黑”学习模式:白天跟在老师傅身后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晚上自学《机械加工工艺学》《数控编程技术》,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下数百种刀具参数和加工误差案例。两年后,首次参加金华市青工技能比武,夺得钳工组综合第一名,破格成为全市首批“青年岗位能手”。
“人总要对自己有要求,在一线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每个零件和每个工序其实都有创新机会,工位也会成为平台。”22年时间里,他从模具钳工、技术员、车间主任、售后经理一步步走到技术副总,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习惯性地一边学一边思考:有没有更简单高效的办法,是不是可以尝试新方式、新功能?
2008年,主营绞盘业务的润华机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滚筒焊接遇到生产瓶颈。“传统焊接方式通过笨重的夹具固定,需要专职焊工操作两端不停翻转,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总是因为误差、疲劳出现安全问题。”张小彬提出,进行技术改造,让滚筒焊接不需要翻转且非专业焊工也可以操作。意见得到一致赞成,但随着改造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打退堂鼓的越来越多,最初担纲改革的设备科也中途放弃退出。当时只是品质管理部门经理的张小彬“轴”劲又上来了:白天完成本职工作,晚上带着徒弟埋头干这本不归他管的活,查资料、请教老师傅、研究设备性能,经历了无数次尝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后,润华机电首台双枪自动定心焊接设备在张小彬手中出炉。颠覆性的全新卷筒焊接技术让焊接效率同比提升60%以上,焊接一次合格率由89%提升到99.5%,让卷筒焊接工作不再是以前的苦活、累活。随后,他又潜心钻研,在此基础上主导优化完成了第三代焊接机器人,实现从零部件加工到焊接总计十几道工序的全自动化。
张小彬是技术改革的“痴迷者”,自我形容“干的都是小事,但都很实用”。截至目前,他已取得各项授权专利3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他带领团队全新研发的“远程双速电动绞盘”实现了通过远程无线控制可对绞盘在50米内实现高速、低速和离合切换操作,填补了绞盘业内的技术空白,成为行业内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品质双速绞盘;主导的“钢丝绳自动截取”操作法,让原来需要8人操作的生产工序减少到2人操作,打造了行业内首个钢丝绳智能截取生产单元,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为企业降本增效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评为全市先进操作法;主导的液压缸模拟绞盘负载检测技术成为国内最具专业性的绞盘综合测试系统。
在同事眼中,张小彬是只要工作有需要,无论白天黑夜都随叫随到的人;在徒弟们眼中,张小彬是个没有架子、愿意将技术倾囊相授的励志师傅。早在2018年,他就创办金华市“张小彬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企业内部开展师徒结对、技艺传承,带领公司技术团队迅速成为企业“精英队”。但他说,他更愿意以自己为例给年轻的徒弟们讲讲劳动的意义和匠心的价值,“钉好一枚纽扣,比缝好一件粗衣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