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双溪

[散文]

幽兰还乡

□ 杨 荻

谷雨时节,我应邀去道芝村赏兰。

道芝村深藏武义县南部丛山内,县道许曳线擦过村子,白昼也静寂无声,只听见鸟雀喧鸣,以及山风吹拂树林如波涛翻涌的山籁。兰花就种在村前的矮山上,这是座一两百米长、才几十米高的孤山,村民叫它前山,现在已改称兰花山。山上林木葱郁,多木荷、苦槠、甜槠、青冈、冬青和板栗。拾级而上,石阶两侧不时可见叶片细长、叶色墨绿的春兰,但没见开着丽花。同行的武义作家、县兰花协会会长赵国虎告诉我,这是春兰,早春开放,现已凋谢。春兰是国兰的主要代表种,一茎一花,偶有两花,花朵小巧玲珑,花色丰富,有嫩绿、黄绿、淡黄等,花香郁烈而持久,有“王者之香”之誉。他掏出手机,给我看之前拍的照片,花朵像静止的风车,花瓣带浅红的纹路,唇瓣则如吐出的舌头。我问,山上还有什么兰,他说最多的是蕙兰,即九头兰,学名多花兰,还有少量的寒兰。正说着,我发现一丛蕙兰,长在枯叶间,兰叶披拂,与黄绿色的花枝相互错杂。随后,一丛丛的簪花的蕙兰纷然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

我蹲下来研究草中尤物。相较春兰,蕙兰的带状叶片宽且长,深绿色,坚韧,直立性强。花为总状花序,花葶从叶腋抽出,通常一茎多花,一般一箭9朵,甚至有18朵的。这么多的花簇拥着,争奇斗艳,就觉得比春兰要喧闹,而春兰是娴静的,所以有人将春兰喻为遗世独立的仙子,而将蕙兰比作热烈奔放的舞者。北宋诗人黄庭坚则说:“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事实上,蕙兰的得名缘于黄庭坚,他区分:“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兰是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兰花之一,花色多为黄绿或浅黄,花瓣与萼片相似,金黄的唇瓣长圆状卵形,褐红色的斑点非常醒目。它的花期是暮春至初夏,约一个月,眼下正是观赏的良机。我凑近去闻嗅,馨香盈鼻,沁入肺腑,听说兰香在正午前后两小时最为浓郁。虽说蕙兰芳香稍逊春兰,但其花容并不输于后者,蕙心兰质,说明一样的高雅。

昨夜下过一场雨,林间空气潮润。一阵山风吹来,树叶窸窣落下,玲珑剔透的花枝轻轻摇曳。阳光透过林隙筛下来,洒在花叶上,异常澄明。赵国虎抓起一把泥土说,这个土质好,没有黏性,适于兰花生长。兰花偏好凉爽、湿润环境,土壤必须透气性好、腐殖质丰富,且需散射光充足,所以野生兰花多生长在山坡、溪边、石缝以及阔叶林中。这座兰花山植被森郁,是兰花们理想的家园。

乱花渐欲迷人眼。走走停停,须臾行到山顶,上面卧着一方浑圆的巨石,形似官帽或龟壳。随后迂曲下山,在一株老松下,我看到最健硕的一丛,花葶竟有一尺高,花朵缤纷。我问赵国虎,这小山上有几多兰花。他答,两千多丛。据说,早年此山产兰,后因滥采乱挖致使芳踪难觅。去年,道芝村村委会副主任、县兰协会员邱小明等人想将这座小山辟为兰花山,购买了一千余丛兰花种下。此外,县兰花协会组织兰友们开展送兰还林活动,又栽下了一千余丛。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半年的雨露滋润、沃土供养,众兰长势良好。

我们离开暗香浮动的山林,来到山脚下邱小明的家。这是个面容黧黑的精干汉子,正在忙着为我们张罗午饭。我留意到他的客厅摆放着好几盆旺盛的兰花,一缕芳馨在空气中流动。听说他酷爱三样东西:兰花、玉石以及酒。谈及兰花,他如数家珍,且一往情深。他打算以后让更多的兰花回归山林,同时在山上建一座兰花石亭,让人们听风、嗅兰、品茗。

我观望着门前的山林,浮想着林子里的精灵们,心中涌出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题画诗: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

他写得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