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联建聚合力 山区蝶变谱新篇
磐安天网片区“党建统领+产业联动” 激活共富密码
记者 陈冰冰
在海拔800多米的磐安县仁川镇天山村,村民羊耀希的“山水田园”民宿今年“五一”假期再次爆满。这位3年前返乡创业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去年赚了18万元。现在村里游客不断,我们的‘旅游饭’越吃越香。”据介绍,2024年,天山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38.85万元,成为磐安县乡村振兴的“模范生”。
羊耀希的经历正是仁川镇天网片区四个村庄齐奔共同富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依托“云顶天网”党建联建机制,天山、天龙、天马、青梅四个高山村庄打破行政壁垒,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将偏远山区的生态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片区联动、产业共兴”的山区共富新路。2024年,片区游客量突破70万人次,农家乐数量增加到68家,油茶产业年销售额超千万元,成为浙江省高海拔山区共同富裕的标杆。
2021年初,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原则,仁川镇将天山、天龙、天马、青梅4个村的党支部资源集聚、利益联结,推动“连村成片、抱团攻坚、共同发展”,组建云顶天网党建联建。以“整体规划、资源共享、差异化发展”为核心,统筹挖掘天网片区康养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资源,坚持“难题统一攻坚、项目共同商议、成果一起分享”,在磐安率先探索打造高海拔偏远山区共同富裕样板地。
在天网党建联建的引领下,天网片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小长城”是天山村2023年投入150余万元建成的景点,建成后火速出圈,成为网红打卡点。“听说这里是浙江版‘武功山’,确实名不虚传。”在天山村“小长城”景点,杭州游客杨先生带着家人游览。
随着游客激增,以天山村为首的天网片区又将目光投向产业提质:制定天网片农家乐规划布局,统一住宿和餐饮价格,对游客进行跨店或跨村调剂,有效消除了同质竞争、恶性竞争,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推动农家乐标准化建设、特色化改造、精品化提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突出“农味”“乡味”“野味”,实现“一百元包吃住”的传统农家乐转型升级。为做强高海拔山区特色旅游产业,天山片区还将依托“爱情圣地”1314青梅尖等旅游资源,打造一条爱情主题游览线,并联动周边天马茶园、乌阴潭等景点形成环线,引入季节性主题活动,形成“生态观光+浪漫体验”多元融合的高海拔旅游景区。与此同时,针对山区交通瓶颈,天山片区还将实施仁大线拓宽改造,新建7.5公里生态环线,串联四村核心景点。
除了旅游产业,油茶种植同样是推动天网片共富的重要力量。仁川镇作为远近闻名的“油茶之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百镇共建强基、“万企兴万村”等行动,在4个联建村建设白花油茶高产示范基地、高山红花油茶生态种植标准化基地、浙江红花油茶国家良种选育基地等项目,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和农户从“资源持有者”变为“产业股东”,构建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通过打造集先进生产线与古法榨油体验为一体的农旅型“共富工坊”,实施“前端种植+中端加工+后端文旅”产业闭环建设,开发6条油茶主题研学线路,规划建设油茶主题文旅综合体,开发康养、民宿等新业态,推动“油茶+”与乡村旅游、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仁川“生态油茶”品牌。目前,4个村共种植油茶1.5万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2024年,依托“百镇共建强基”机制,与义乌共建线上展销平台,培育8支直播电商团队,其中“青梅尖”茶油单品销售额超800万元。
“接下来,镇党委、政府将以天网片文旅产业和油茶产业发展为引领,不断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走出山区特色共富之路。”磐安县仁川镇党委书记朱培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