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5名少年在戈壁3天徒步72公里
寻找一颗“勇敢的心”
记者 金晓英
连续3天在平均海拔1300米的戈壁徒步72公里,历经“割面”的狂风、似火的烈日等极端天气,每天行走数十公里,脚底磨出水泡、双腿灌铅般沉重,依然咬牙前行……今年“五一”假期,义乌市群星学校的5名初中生在学校老师楼永群带领下,前往敦煌戈壁滩,参加玄奘之路国际青少年戈壁挑战赛,用脚步丈量世界,以勇气重塑自我。
这场挑战赛是专属于8—18周岁青少年的校际戈壁挑战赛,有来自全国20多所国际学校的500多名学生参与。
早在3个月前,这5名学子就积极备赛,大家开始加强体能训练,每天跑步3公里,周末还到野外拉练。
在这场戈壁征途中,他们不仅要克服自身的困难,还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首战日就遇到了极端天气,狂风大作、飞沙漫天,逆风前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沙粒打在脸上隐隐作痛,细沙无孔不入,灌进嘴巴、鼻子和衣领。
16岁的杨瞻宁出发比赛前膝盖受伤,但他没有退缩,毅然决定参赛。第一天,他凭借平日的运动积累,在规定时间内走完26公里,收获一枚金牌,可双脚也磨出了水泡。第二天行程更艰难,要走27.5公里,他戴着耳塞听着音乐给自己打气。在独自前行的一段行程中,他跟着音乐大声歌唱,释放内心的压力。带队老师楼永群发现他落后,特地返回陪伴,用登山杖拉着他前行。这一天,杨瞻宁获得一枚铜牌,在他心中,这枚铜牌比金牌更珍贵,“因为它见证了自我超越”。
15岁的李世博一开始并不被同学看好,他胖胖的,不太爱说话,户外运动经验也不足,出发前两天还中暑了。比赛第二天,风沙漫天,他3个小时才走完8公里,脚底的水泡、沉重的双腿,都在考验着他的意志,但他始终咬牙坚持,最终走完当天27.5公里的行程。他说:“当抵达终点时,那种突破自我的成就感,让我明白,人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退缩才是真正的失败。”
14岁的朱铿霖性格开朗,热爱挑战极限。父母担心他体力不支,劝他谨慎考虑,可他依旧积极参赛,最终也斩获三枚金牌。14岁的方嘉珩第一天顺利拿到金牌,第二天,行程中不小心摔倒扭伤脚踝,当天无奈退赛。但他没有放弃,第三天带伤前行,获得一枚银牌。
12岁的沈博奇是团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最初是被父母 “推着” 参加这个挑战赛的,他内心虽有抗拒,但在戈壁上却展现出惊人的毅力。3天的行程中,他取得了3块金牌。第一次见广袤的沙漠、第一次在夜晚清晰地看到北斗七星,双脚磨破、风沙肆虐都没能阻挡他,“誓夺金牌”的信念支撑着他不断前进。他还期待着下次有机会再去挑战,“因为我在行走中发现了全新的自己”。
楼永群说,在比赛冲线的那一刻,孩子们风沙斑驳的脸上满是汗水和泪水,眼神却无比坚定。这场比赛,让他们从参赛者蜕变成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