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4版:要闻

活化非遗传统文化

汤溪城隍庙举行“摆胜”仪式

本报消息(记者 胡雅心)500多斤重的大肥猪、150多斤重的大全羊,身披红绸,高高地摆放在两廊。盛着馒头、猪头和时令鲜果的祭祀篮摆满了八仙桌,手工艺品、民间古董、三牲飞禽等祭祀用品一应俱全。5月13日(农历四月十六),一场盛大的“摆胜”祭祀仪式在金华开发区汤溪镇城隍庙举行。

汤溪城隍庙“摆胜”是最具地方特色的祭祀酬神礼仪,最早可追溯到明代。首任汤溪县令宋约为官清廉,剿匪患、兴农事、助百工、办学、修水利,造福一方,去世后被百姓奉为“城隍老爷”。为纪念他的功绩,每逢农历子、辰、申年的四月十六,即宋约诞辰之日,当地百姓便以献供的形式,在城隍庙举行“摆胜”活动,祭奠这位爱民清官。据史料记载,“摆胜”迄今已举办多次,承载着当地百姓的深厚情感与美好祈愿。2016年,已有500多年历史的汤溪城隍庙“摆胜”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当天一大早,从四邻八乡赶来的村民们早早地将自家准备好的时鲜瓜果、五谷杂粮、三牲飞禽等,在城隍老爷塑像前的供桌上分门别类摆放整齐。上午9时许,司仪上司祝台作揖,宣布“摆胜”祭祀活动正式开始,一排身着红色礼袍的祭祀人员齐齐地站在城隍老爷塑像前,两旁鼓乐齐鸣。游客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摩仪式,城隍庙里人声鼎沸。

仪式接近尾声,还有一个充满趣味与祝福的环节——撒馔。祭祀人员向周边观众撒出一把把糖果、饼干等甜食,邀请他们一起品尝。“‘馔’代表食物,我们撒这些甜食,寓意甜甜蜜蜜、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希望把这些美好的祝福送给观众。”“摆胜”第二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如伟向记者解释道。此外,观众也会在祭祀仪式结束后尽快将祭品带回家食用,寓意讨个好彩头。

汤溪城隍庙“摆胜”不仅是汤溪的省级非遗项目,也是当地传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汤溪镇积极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挖掘和弘扬“摆胜”等民俗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其独特的魅力,进一步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