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人文

那道美食里的人间烟火

撒贝宁在录制节目 戴江豪 摄

烂菘菜滚豆腐 赵创 摄

武义醋鸡 项志威 摄

记者 徐桢瑾

昨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这一期,节目组将镜头对准了金华,主持人撒贝宁带着“寻味团”,一同探秘这座城市的烟火风味。

蜜汁火方、兰溪鸡子馃、汤溪烂菘菜滚豆腐、永康鹅汗炒粉干、武义醋鸡、义乌丹溪醉核桃……这些金华人熟悉的味道,不仅给大家带来美妙的味觉体验,也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社会记忆和文化符号。这次,我们便以金华人的一日三餐,解锁金华好地方。

两头乌的美味体验

两头乌,被誉为中华“熊猫猪”,是制作传统金华火腿的原料。

在许多菜谱中,金华火腿用以提味增鲜,大多以配角身份出现,可有一道菜,它是实打实的主角,那就是蜜汁火方,浙江十大经典名菜之一,也是金华火腿最经典的一道菜。蜜汁火方选用金华火腿的上方,只有巴掌大的一块。火腿咸、硬,要经过修整、焯水,再加入水、冰糖、黄酒等,采用“三蒸三制”的方式进行烹饪。如此一来,火腿的肉质变得酥软而不烂。随着时间的沉香酿入火腿,咸味渐渐褪去,甜味慢慢渗透,咸甜交织带来的独特口感,彻底愉悦了味蕾。“金猪十八道”主厨王永洁从厨18年,蜜汁火方是他的拿手好菜。“只有本地的食材才能做出正宗的蜜汁火方。”他说,除了金华火腿,武义宣莲、兰溪蜜枣也为蜜汁火方的咸、甜、鲜、香增加了别样风味。这道经典火腿菜的美味程度,让清代美食家袁枚赞不绝口,在其饮食文化著作《随园食单》中称之为“尤物”。

毫无疑问,两头乌代表着金华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同部位、不同烹饪方式,能激发出多种滋味。 除了金华火腿,以两头乌筒骨为原料制作的金华筒骨煲足以让每个金华人垂涎欲滴,两头乌筒骨加兰溪厚千张的组合是绝配,好吃到什么程度?“寻味团”骨头啃得停不下来,连连夸香。如果要吃两头乌的本味,当属山珍雪花肉涮锅,雪花肉用的是两头乌身上最好的一块肉,一头两头乌只取一斤肉,味道极其鲜美。

一只鸡子馃的魅力

节目中,朱兰庆用兰溪著名小吃鸡子馃馋住了“寻味团”。说起来,鸡子馃的来历与李渔颇有渊源。有一次,李渔身患风寒,家人为其煮了葱白汤,但他觉得味太大拒绝了。家人想到李渔喜欢吃面食和鸡蛋,便以蛋馅做馃,填入许多葱花,最后征服了李渔。

朱兰庆与鸡子馃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他说,鸡子馃的做法不难,却很讲技术,饼皮薄如纸,内馅填满葱花、肉末,揪出38个褶子后,再入油锅煎至半熟定型,最后用筷子挑开小口,倒入蛋液。刚出锅的鸡子馃,再来一碗白粥,绝对是最佳组合。

如今,朱兰庆和妻子蒋小玲不懈传承这门手艺,将兰溪的美味带给更多的人。

让人上头的烂菘菜

汤溪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姑蔑国。明清时期,客家菜、徽菜的传入,影响了汤溪菜兼容并蓄的特质,汤溪菜逐渐形成独特的传统烹制手法。

烂菘菜滚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味道层次丰富,臭中有咸,咸中生辣,辣中蕴香,喜欢吃的人对这道菜是会上瘾的。

烂菘菜是这道佳肴的精华,它的原材料高脚白也称厚大白,产自汤溪镇厚大村。臭香的关键在于发酵,味臭,却臭得很绝,直冲天灵盖的那种。“打开坛子,闻到味道,大家都是一副很夸张的表情。”回忆起节目拍摄时的场景,张胜华记忆犹新。有着30多年厨师经验的他,擅长烧烂菘菜滚豆腐。

鹅汗炒出来的美食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道代表着先民智慧的菜——鹅汗炒粉干。”节目中,永康宾馆行政主厨吴泽安向“寻味团”展示了一道永康传统美食。鹅汗,真的是鹅出的汗吗?显然不是,它其实是鹅肉蒸制过程中蒸汽凝聚而成的油液汤汁。

“五金之都”永康,养鹅历史有1300多年。山多田少,永康的五金匠四处闯荡,在家时间短,鹅抗病力强,生长快,成为适合五金匠人饲养的家禽。在永康当地,流传着“六十天鹅可上盘”的俗语,灰鹅为匠人迁徙生活提供了稳定的肉食来源。

永康人养鹅在行,吃鹅也很有一手。永康先民们将鹅肉蒸制时产生的鹅汗当作特殊的“油”储存下来,与粉干一起炒制,不仅能增加粉干的鲜味,还能使其更加油润。手艺人离家前,家人都会杀鹅,蒸鹅汗,制作鹅汗炒粉干。

三道醋的美味鸡

武义醋鸡,顾名思义,用醋烧出来的鸡。“壶山爷爷”创始人徐国江专注武义菜30多年,在他看来,武义醋鸡很有武义味。“武义人口味偏重,喜欢红烧,再加上南方湿气较重,米醋味道酸,可以开胃,也有祛湿的作用。”

关于武义醋鸡的由来,民间说法很多,总之是一道将错就错促成的美食。“厨师把米醋当成了水,没想到烧出来的味道很好。”徐国江告诉记者,武义醋鸡用的是3~6个月大的三黄鸡,全程不加一滴水,只加一碗米醋。

相比陈醋、白醋冲鼻的酸味,米醋味淡,既能去腥,又可以充当水。“醋要分三道放,第一道起去腥的作用,第二道放得最多,是为了让鸡肉更加软糯,第三道是为了增味。”醋香浓郁、酱色诱人、口感滑嫩,这就是武义醋鸡。

妙手偶得醉核桃

在义乌市赤岸镇元代医学家朱丹溪的故乡,有一道家喻户晓的甜品——丹溪醉核桃。

据传,这道美食由朱丹溪发明。在一次行医时,朱丹溪偶遇一村妇产后虚弱,无奶水育儿。朱丹溪便让其家人用红曲酒糟拌核桃、鸡蛋,烧煮后再加红糖,喂食村妇。这道美食具有活血、健脾消食等功效,红曲酒糟中含有的氨基酸态氮是增鲜剂,能为菜品带来鲜香。

“以前,我们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来客人时才会做丹溪醉核桃。”义乌人骆智阳回忆道。如今,他开了一家茶馆,名叫乌伤草堂,售卖丹溪醉核桃。他说,红糖的甜蜜早就深深地刻在了义乌人的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