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声音

[柏峰闲话]

密好还是疏好

插图:童俊

杨子平

疏与密,可能是农业也可能是园林,可能是绘画也可能是书法,可能是文学也可能是音乐,可能是工作状态也可能是人际关系。有时可能需要有密有疏、不密不疏,有时可能需要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有时可能需要疏者密之、密者疏之。

农作物既不能过度密种密植,也不能稀种稀植。如果过密,植物因植株个体之间争光、争水、争肥等而影响产量。如果过稀,植物群体内每个个体虽能得到较好发展,但土、肥、水、光、气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会影响产量。

如果说农作物讲究疏密一致、整齐划一,景观园林讲究的是疏处疏、密处密——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无论是山石、水景,还是花木、建筑,多是不均匀分布的,有的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十分稠密,由于对比强烈,常使人领略到一种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是疏密的艺术。在书法绘画中,无论是结构布局,还是笔墨运用,都讲究疏密变化。既有密处求疏、疏处求密之说:密处无疏可求,则少空灵之趣;疏处无密可求,则无蕴蓄之致。也有疏处用疏、密处加密之见:疏处更疏,以求空灵寂静之感;密处加密,以衬疏处浑然之气。

疏密常用来评论文章、文学。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熔裁》:“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章中有可以删削的句子,足见其粗疏;文章中没有可以削减的字,才知道其精密。清代陈廷焯《词坛丛话》:“词贵疏密相间。”词的写作贵在疏朗与严密相互交错。

疏密体现人性。明代洪应明《菜根谭·评议》:“密则神气拘逼,疏则天真烂漫,此岂徒诗文之工拙从此分哉?吾见周密之人纯用机巧,疏狂之士独任性真。人心之生死,亦于此判也。”用心细密处则精神气度都显得神窘局促,而粗疏中会显出天真自然,这一点难道只体现在诗词歌赋的工巧与拙朴上吗?我看到心思缜密的人总是善于机巧,而放荡不羁的人多为率性真诚,人性的高下也可以凭此评判。

疏密是一种选择。有人喜欢密,因为密让人觉得充实富有。也有人喜欢疏,因为疏给人以闲适自在的感觉。其实,疏密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有疏有密、疏密有致,既充实富有,也闲适自在。

疏密是一种距离。正如刺猬法则所说的,刺猬们只有找出一个适中的距离,才能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同事也好,上下级也好,保持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才是王道;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才是高招。

疏密是一种态度。清代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批牍卷四》:“古来才人,有成有不成,所争每在疏密二字。”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能成事或不成事,根源就在疏密二字上。这里的疏是疏忽大意,密是周密严谨。为此,做事不可疏忽大意,以免小事易事做不好,大事难事做不了;做事需要周密严谨,从而做好小事易事,做成大事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