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电气行业20余年
华辉电气: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记者 方静 龚喜燕 /文 楼冀阳/摄
近期,在位于义乌上溪镇的华辉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摆放着一排排即将完工的成套高低压开关柜,技术人员正抓紧做最后的装配调试。
华辉电气是一家综合性输配电设备产品制造企业,忙着赶订单是这家高新技术企业每日不变的旋律。在接受采访时,华辉电气董事长蔡行林电话不断,“都是和业务有关的”。
自去年搬入新厂区以来,华辉电气突破生产要素限制,订单迎来井喷式增长。去年,该企业销售额达3.5亿元,今年以来已承接1亿多元的订单,交货期至少排到3个月后。
从拎“医药箱” 到造“配电箱”
“这款高压开关柜从外观、颜色到内里设备,都是我们自己设计、装配的,其中的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能让企业防患于未然……”在华辉电气的生产车间,一个开关柜中的零部件最多可达上万个,但蔡行林对每款产品的优势和用途了如指掌。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电气领域的行家里手最初是一名医学生。
出生在温州的蔡行林大学毕业后从事医疗行业。当时的温州,蓬勃向上的发展浪潮一波又一波,蔡行林的兄弟姐妹借着民营经济发展的春风从事电气行业生意。在家人的影响下,他也对电气行业产生浓厚兴趣。
那时,电气产业蓬勃发展,发迹于乐清的正泰集团踏上崛起之路。认为电气行业大有可为的蔡行林辞掉了“铁饭碗”,转而投身创业的洪流中。
从正泰的销售干起,自学专业知识,到开设实体店售卖电气产品,2000年,蔡行林看中义乌市场“窗口”优势,在这里开始义乌传统的前店后厂小摊位电气代理生意。
那时,义乌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恰逢浙江遭遇“电荒”,企业用电短缺,电气产品及其零部件损坏率高。“那两年来买电气零部件的客人特别多,尤其夏天,有时还要排队。”蔡行林欣喜生意红火之余,有意识地向客户打听损坏的原因,“廿三里有一家生产化纤氨纶的企业,他们的机器24小时运转,但零部件时常损坏导致断电,企业损失很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蔡行林马上找专业电工研究,发现问题核心在于部分关键零部件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于是萌生将电器与其他保护设备相结合,形成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电器产品的想法。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研究,这款具有保护装置的组合产品问世,“我让客户免费试用,有效果,市场需求自然就来了。”因为“生意好得不得了”,蔡行林有了自己办厂的想法。靠着敏锐性和韧性,以及对品质的坚守和对创新的追求,蔡行林的创业路从电器店,到电气厂,再到输配电公司,一路走到如今年销售额数亿元的华辉电气集团。
从突破“硬科技”
到提升“软实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门,蔡行林一直将技术和产品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设计出和客户高适配度的产品,他带领技术骨干刻苦研究。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产品才能赢得客户。”一次偶然机会,他在媒体上看到一家企业因配电箱跳火导致整座厂房烧毁,联想到出国参展时曾留意一款通过粉剂自动灭火的产品,于是深入研发了气溶胶自动灭火器装置。当设备出现起火迹象时,可快速自动抑制火灾,并通过物联网将信息同步给用户。
这项创新技术一经面世便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至今仍是华辉电气的核心技术,持续热销。截至目前,装载了这项技术的灭火装置已累计卖出几万套。
技术创新也正是华辉电气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一开始,我们的研发团队包括我在内只有3人,现在研发队伍已有30多人,并与华北电力、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合作。每年我们将销售额的4%投入研发,持续激发企业科创动能。”蔡行林介绍,截至目前,企业已拥有52项专利,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金华民营电气成套制造的龙头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加持下,华辉电气先后与国家电网、中铁十六局、联通、正泰、中建一局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联合攻克准入壁垒,获得世界五百强企业施耐德中低压开关柜的授权。
在提升企业“硬实力”的同时,蔡行林也不断升级厂房、生产设备等。去年底,华辉电气位于上溪镇占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新厂区建成。今年以来,华辉电气投入1600余万元对车间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新建智能仓储设备。这些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设备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致力于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
新技术、新设备带来发展新动能。蔡行林坚信,只有好产品,才有好市场。他对未来有了更多设想,比如在冰箱上安装自动巡检设备,这样主人离家就不用担心冰箱断电。正是这种善于从用户需求出发,不断推陈出新,让华辉的业务量每年稳定增长15%以上。
从“走出去”
到“引进来”并重
立足义乌,深耕国内市场的华辉电气远未止步于此。2019年底,第一笔来自于斯里兰卡、价值几百万元的外贸订单为华辉电气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企业开始布局海外市场。
最初华辉电气“走出去”是以贸易的形式,以客户采购产品为主。但客户的需求早已从单一产品转向多元化解决方案,这倒逼着企业需要提供场景化的定制服务。“我们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从前端研发设计到中端生产再到终端安装维护,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乌兹别克斯坦,华辉电气靠着这一“服务型制造”优势展示了一把企业的“肌肉”。
那时,华辉电气和来自西班牙的一家电气企业同时需要提供一家商业综合体的整体设计方案,而靠着模块化的设计、灵活多变的理念,华辉电气顺利在西班牙打开局面。
今年,华辉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近期中标尼泊尔600万美元的政府项目,出口俄罗斯的首批产品经过当地检测认证,第二批产品正在试验中……“这两年我们经常出国考察,发现海外电气市场潜力很大。”密集的外出行程让蔡行林收获不菲。
“接下来,我们的重心就是拓展海外市场,争取国内、国际市场齐头并进。”蔡行林对“中国制造”信心满满。今年华辉电气紧跟“品牌出海”的号召,更加积极有力拓展海外市场,将持续深化与俄罗斯、尼泊尔、中亚、非洲等地的合作,为当地电网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电气设备和技术服务。
在海外大展拳脚的同时,企业空间拓展也带来更多发展可能。自搬入新厂区以来,华辉电气充分发挥链主作用,将产业链中的电力电气零配件企业引入园区,力图打通从元器件到高低压成套产品的闭环,拉长电气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企业和行业协同发展。今年,华辉电气已引入3家上游企业,“目前与我们合作的供应链企业有30多家,希望通过不断引入配套企业,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蔡行林憧憬道。
在不断的革新、探索中,华辉电气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不仅让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蔡行林预计今年总产值将突破10亿元大关。
目标已定,便只顾风雨兼程。从未停止过脚步的蔡行林相信路在脚下,未来会将更多产品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 记者手记
机会宠爱有心人
从医学到电气、从小店主到大企业,在华辉电器创始人蔡行林20余年的创业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特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睿智果敢、富有激情……
在他随身携带的一个略显破旧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很多工作日志、灵感随笔,“想到什么就记在上面,经常翻翻,很有帮助”。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他也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而这样的笔记本,他已经记满了一大摞。这个“小习惯”如同他娓娓道来的创业故事一般,看似寻常,无波无澜,却让人深切感受到:机会,总是偏爱有心人。
无论是求学时期“看到诊所病患排队,觉得当医生有前途”从而选择学医,还是转行电气配件销售时发现客户排队购买易被烧毁的电气零部件,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潜心研发出继电保护装置,打开更大市场,亦或是从配电箱跳火引发火灾的新闻中找到灵感,针对性研发出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积极“走出去”,开辟俄罗斯市场,每一步的选择,都是从日常中发现不寻常,比别人“多想一步”“快人一步”。
就如同蔡行林坚信: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就是市场所在、商机之源,而敏锐发现进而实施、落地的过程,或许就是华辉不断奔涌向前的奥秘。
▶助企剪影
攀高向新
提质跃升
日前,上溪镇主要领导及经发办等涉企部门工作人员熟门熟路来到华辉电气。自该企业落地上溪以来,上溪镇每月都会来企业至少走访一趟,随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
在搬厂之前,华辉电气正面临一系列发展瓶颈,发展空间受限是最迫在眉睫的。“客户们经常来工厂考察,他们对产品很满意,就是对没有自主厂房这一项保留意见,我们在加大投入时也会有顾虑。”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华辉电气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优的发展环境。
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后,义乌市经信局不断创新要素配置机制,迭代升级亩均效益评价体系,为华辉电气这样的高税无地企业加快解决安置问题。
为尽快促进项目落地,义乌市经信局、上溪镇等相关部门主动联系、积极协调、上门服务,让华辉电气的新厂房从一纸蓝图尽快变实景。与此同时,围绕企业在资金、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急需事项,义乌经信局及上溪镇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帮助对接金融、人才子女入学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纾困支持,让企业可以放心大胆干。
政策直达快享,服务细致周到,有了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才能轻装前行。近年来,义乌市经信局始终把企业需求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出台《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和培养、绿色发展等诉求,行程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
义乌持续深化“贸工联动”,围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同时立足我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形成义乌特色的“4+X”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效推动义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在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义乌摘得“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是金华市唯一摘得此鼎的县(市、区)。这是浙江省制造业领域的最高荣誉,连续三年夺鼎方能得金鼎,彰显了义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