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营商环境监测点 让“提”与“办”距离更近

许健楠

市政协自2021年起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从委员企业“小哨点”入手检验营商“大环境”,形成信息收集、问题办理、跟踪落实和评价反馈全链条闭环,目前市县两级已建立监测点519家。各营商环境监测点广泛组织政协委员上门走访、问卷调查、集中调研,帮助政府部门及时了解企业期盼和诉求,解决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

金华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的做法,得到全国政协、省政协肯定,受到央媒省媒的广泛关注,入选省政协创新案例,《中国政协》杂志做了专题介绍。营商环境监测点好在哪里?

首先是政协委员服务重心下沉,把准一线企业的脉搏。过去,广大政协委员了解社情民意,需要自主寻找途径,去基层调研、搜集民情。营商环境监测点引导政协委员深耕基层,体察群众疾苦,摸清真实民情,切实把一线企业的愿望呼声反映上来。委员在身边,企业主反映问题和诉求更容易了,“提”与“办”的距离也更近了。

其次是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形成解决难题的闭环。营商环境监测点仿佛神经末梢,更容易感知企业的冷暖和需求。这些监测点涵盖制造业、商贸业、文旅、农业等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市政协还成立优化营商环境监测点服务中心,专人负责监测点信息收集、交办、考评、编发监测专报等日常工作,建立一套高效运转的信息收集办理流程。信息收集端,建立“定时、定线、定向、定题”的四维信息收集机制。信息办理端,针对不同问题,分别提交市“企呼我应”平台、“三服务”协同平台、“请你来协商”平台等。

再次是完善“五动”激励机制,激发履职服务活力。市县联动,县级监测点信息,属县级层面办理的,由县政协交办处理;涉及市级层面办理的,由市政协转交市“企呼我应”等平台办理。委员互动,按区域组建监测点履职小组,由作用发挥较好的监测点负责人担任组长,促进彼此互学互鉴、交流合作。

市政协建立晾晒通报机制,突出实绩实效。综合运用政协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司法监督、“线上评议”等,推动问题办理解决,并开展十佳优秀案例评选。对办理不及时、委员反馈不满意的,监测点服务中心及时对接相关部门跟踪督办。市政协还坚持考评促动,去年对作用发挥不佳的6家监测点予以撤销。

通过营商环境监测点,一件件“关键小事”办成一桩桩“暖心大事”,丰富了政协常态化感知企业冷暖的渠道,拓宽了政协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搭建了增进政企沟通的桥梁,解决了企业的烦心事,增强了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获得感,最终让企业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