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真实中国 结交真挚朋友
——第十季“海外名校”暨2025年汉语桥“杜立特行动”金华夏令营活动回眸
记者 黄晓华 季俊磊/文 陈斌 陈业 钟路/摄
迫不及待分享中国见闻
【心声】
这次考察让我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文化联结。每一个遇到的人都非常热情,每一个地方都有人向我微笑问好。
——天普大学学生柯林
【剪影】
“海外名校”项目是金华对外交往的特色品牌,旨在搭建国际青年交流与合作平台,以国际青年声音讲好金华故事,之前已成功举办9季,覆盖47个国家、705名海外优秀青年。本季活动携手汉语桥纪念“杜立特行动”。这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段烽火岁月。
80多年前,参与“杜立特行动”的75名美国飞行员迫降在中国沿海,衢州百姓忘我援救、护送转移了50多名美国飞行员。金华人也不会忘记这段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人民友谊。1944年,飞虎队一架P-51战斗机因机械故障迫降浦江,当地百姓齐心协力,成功营救一名美国飞行员。
战争年代结下的深厚友谊,历久弥坚,代代相传。利亚·赫策尔说,在金华可以时时感受到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和联结。
“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中文,到现在已经11年,学中文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犹他州瑞弗顿高中学生查斯说,明年高中毕业上大学,自己还会继续学中文,希望未来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青年使者。
心意相通,首先源于正确认知。这场夏令营让美国学生感知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他们深入坛头古村,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穿梭繁华都市,目睹新时代金华的快速发展与巨大变迁。天普大学学生安东尼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在金华拍下不少素材,正在着手制作视频,打算分享到个人社交账号。他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和朋友们分享我的中国见闻了!”
在心里为金华留一个位置
【心声】
我在这里交到了很多朋友,这份惊喜真的太宝贵了。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跨越国界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与温暖。在来中国前,我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回去后,我所能想到和乐意分享的都只有中国积极的形象。
——华盛本大学学生林德赛·戴维德·斯坦普
【剪影】
“参访期间,我看到美中学生一起聊学校、聊考试、聊音乐……这些对话那么真实、自然。这让我意识到,虽然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但彼此的心是可以互相靠近的。”华盛本大学领队斯蒂芬·迈克尔·哈格曼说。
夏令营中,美国学生对学写毛笔字兴趣颇浓,还体验香囊制作,参观横店影视城,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而着迷。文化交流拉近了心灵距离,笑脸定格了友谊传承。
走进秦王宫景区大门,方天逸冒雨拿着手机不停拍摄。当他了解到已有500多部影视作品在秦王宫拍摄,不禁竖起大拇指。他说:“中美影视文化都有独到之处,希望可以互相交流,碰撞出更多新火花。”
参观东阳木雕小镇展厅时,柯林在一件融入植物元素的木雕作品前看得出神。“难以想象,一块木头竟然能制作出如此美妙的艺术品。”
在金华市君华学校交流时,中美学生展开一场特殊的“对话”。该校学生民乐团演奏《云宫迅音》和电影《碟中谍》主题曲。美国学生则用钢琴伴奏演唱中文歌曲《送别》。
这样的场景金华人并不陌生,为促进中外民间交流特别是青年之间的交流,当地创新推出的“海外名校”项目被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誉为中国民间外交样板。一批又一批“海外名校”学子作为“中外友好的民间大使”,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联互动更加缤纷多彩。
“通过这个项目,广大海外名校学子深度体验了金华地道的传统文化民俗以及金华乡亲深沉的爱,从素不相识到亲如一家,彼此结下不解之缘。”市外办领事处处长徐淑芳说,可以预见,来过这里的海外学子,总会在心里为金华留一个位置。
新的友谊在青少年间诞生
【心声】
中国学生热情地欢迎我们,看到他们聊天、交换微信,还有一些学生特地来酒店再见一面,真的让我感到非常温暖。真实的友谊在这里诞生,我相信它会持续下去,甚至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重要纽带。
——犹他州山溪初中领队陶铭轩
【剪影】
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华盛顿州中学师生代表回赠新年贺卡,致以新年祝福,表示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共同为和平和正义而战,两国人民的友谊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历久弥新。希望中美两国青少年继续积极参与“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倡议,加强交流互动,增进相互了解,传承传统友谊,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促进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整个行程中,中美青年之间的善意友好扑面而来。美国学生交到了中国朋友,有的加了十几个中国朋友的微信,并邀请中国朋友到美国做客。
到婺州外国语学校参观时,该校学生手中拿着手绘纸片,上面写着美国学生的中英文名字。犹他州瑞弗顿高中学生苏凯登和与他“结对”的徐竞航漫步校园,从学习生活聊到风土人情,从兴趣爱好聊到中美文化,甚至还谈到了职业规划。
即将离开时,犹他州山溪初中学生沈睿哲收到好几张婺州外国语学校学生递来的小纸条,上面写着小红书账号、微信账号,还有手机号码。沈睿哲说:“这份情谊令人难忘,我会一直珍藏。”
在浙师大附中,高一(4)班的申屠郁康提前准备好3张明信片和大白兔奶糖,送给远道而来的朋友——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生格雷森·迪·莱昂纳多。
在浙江师范大学,一场酣畅淋漓的中美大学生友谊篮球赛正在进行。华盛本大学领队老师斯蒂芬·迈克尔·哈格曼忍不住加入了比赛。他说:“运动跨越国界,是一种很好的民间交流方式,能快速增进彼此的情感。”
中美两国青年的交流有如涓涓细流。去年6月,美国天普大学、华盛本大学等高校的30余名师生曾来金华参访;同年,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聚焦中医药领域和古建筑文化领域,成功举办两次面向美国青少年的短期来华学习交流活动;婺州外国语学校从2015年起已接待多批美国师生前来访学。
中美青年对两国关系的认知,决定着两国关系未来的走向。当前国际形势下,让美国青年亲眼见证、亲耳聆听、亲身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无疑影响着未来。犹他州南山初中随队监护人陶思妍说:“这次和孩子一起感受中国,我发现中国人民勤劳善良、爱好和平。此行搭建了两国青年相知相亲的有效平台,打开了感知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架起更多联通中美的桥梁
【心声】
我来自美国的一个小城镇,更加偏爱金华这样的城市,这里对我来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我看到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华盛本大学学生巴黎·珍·阿比盖尔·里瓦斯
【剪影】
活动首日,巴黎·珍·阿比盖尔·里瓦斯便被中国乡村发展震撼了:“中国村子活力满满,丰富的业态让我吃惊。”
“没想到,中国乡村可以喝咖啡、逛书店、看展览。”在坛头村畲族文化馆,华盛本大学学生米卡亚·库布勒和朋友们赞叹不已。柯林则对中国的扎染技艺特别感兴趣,当他得知云臻记染坊结合当下新中式潮流广泛开发文创产品,同时提供研学、团建、印染技艺培训等特色活动赋能乡村经济时,他觉得这样的乡村发展经验太赞了。
“世界超市”同样让他们惊讶。柯林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买了3个毛绒玩具,还与商铺经营者攀谈:“你们和美国人做生意吗?真希望能在美国也买到这么好的商品。”市场里一名经营户告诉他,义乌市场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美国当然也在其中。当地有3000余家商户参与对美贸易,其中直接开展对美贸易的商户为100余家。
和友谊的种子一起埋下的,还有对携手合作的理解。在零跑汽车、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浙江润马光能集团有限公司等地,美国师生现场感受金华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绿色科技发展成就,并认为合作才能共赢,希望青年之间的友好交流能在未来推动两国发展。
“这次参访让我对中国更感兴趣了。回美国后,我要开始学习中文,方便今后再次来中国交流。”巴黎·珍·阿比盖尔·里瓦斯说,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需要各国青年共同努力创造,而语言是重要桥梁。
联通中美友谊的桥梁将越来越多。金华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谋划设计青年喜爱的“小而美”项目,将每一次的新友相识精心培育成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树立中外青年交流的典范,为民间交流注入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