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助企“组合拳”
义乌赤岸高质量发展赛道跑出新气象
本报消息(记者 朱翔)连日来,义乌市赤岸镇“高税无地”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该项目占地32亩,去年启动以来,已成功吸引3家高质量服装针织企业入驻。当前建设全速推进,建成后预计带动投资超2.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产值4亿元以上,成为助推赤岸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高税无地”重点项目的平稳推进,离不开赤岸镇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为提高项目建设审批效率,赤岸镇在行政审批、金融、用工等方面精准发力,开通绿色通道,通过提前介入审批流程倒逼政务效能提升;项目建设初期,赤岸镇相关工作人员主动靠前,及时解决了临时工棚用水用电等实际难题。
义乌笙默服饰有限公司是入驻“高税无地”地块的重点企业之一。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该企业发现两条高压线路横跨地块上方,严重影响厂房施工进度。由于线路迁改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且该线路承担着吉利公司及周边村居的电力供应,日均停电损失超500万元。同时,施工环境复杂,线路作业区域紧邻主干道和居民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面对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赤岸镇迅速组建专项攻坚小组,打好服务组合拳。牵头供电、规划等8个部门召开现场协调会,将审批流程压缩60%;采用“负荷转移+分段施工”模式,优先完成新地下电缆铺设及环网柜安装工作,随后分步迁移负荷线路,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时,协调吉利公司调整生产计划,利用节假日一天停产,并给予临时用电补贴,降低企业损失;同步协调供电公司优先调配施工资源,仅用时15个小时便完成了线路迁改,降低损失超200万元,将停电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在赤岸镇全程护航下,高压线迁改、施工审批等问题高效破解,笙默服饰等3家企业较原计划提前2个月进场施工。
这种将企业需求转化为发展动能、把服务实效转化为营商优势的治理措施,正是赤岸镇以“软环境”铸就“硬实力”、用“政府有为”撬动“市场有效”的生动注脚。比项目落地更令人欣喜的是,赤岸镇在服务企业中展现的智慧与情怀。
此前,受种种因素影响,位于赤岸镇的派对服饰订单锐减80%~90%。在企业忧心忡忡之际,赤岸镇经发办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该企业在江西省、兰溪市、赤岸镇都有工厂,进材料的成本、人工成本都不低,而订单不做就要违约亏钱。”赤岸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该镇及时指导帮扶,按政策免除派对服饰租用的国资厂房两个月的租金,并鼓励派对集团开拓其他市场,通过开发新产品,应对当前困境。
如今,派对服饰将产业重心慢慢转移至珂莉洗涤、百慧服饰两家公司,国外市场从欧美国家逐渐向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拓展。目前,珂莉洗涤产值从2000万元增加至3000万元,增长50%;1至5月,百慧服饰已完成产值5948万元,同比增长高达308%,走出一条破茧重生的新路。
从项目建设的全速推进到企业产值的强劲跃升,从重点企业的攻坚克难到传统企业的多元破局,赤岸镇用实干证明,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服务企业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当政府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当短期纾困转化为长期赋能,政企同心必将激发出更澎湃的发展动能,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