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回收市场火爆 金饰销售降温

黄金消费遭遇“冰火两重天”

记者 汪蕾

上个月,市民郑先生在江北一家金店完成了一笔“大买卖”,店主丁宇辉将照片发在社交媒体上。当天,郑先生将持有的800克黄金以65.6万元价格出售。以当初每克约300元的购入价计算,这笔交易为他带来近34万元的净收益。

“这是我近期接到较大的一笔单子,顾客赶在黄金价格高位出完囤了10年的金条,收益率超过100%。”丁宇辉说。一个月前,黄金回收市场达到交易峰值,虽然最近金价波动大,但市场依然红火。

像郑先生这样斩获大额收益的投资客或许并不常见,但在金价高位震荡的当下,金华大大小小的金店每天都在上演类似的故事。黄金作为当下投资热点,线下的黄金消费市场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方面金币、金条等投资性交易持续火爆,回收市场“六位数”的大额交易频现;另一方面,饰品销售“千元关”遇冷。

回收市场频现“六位数”交易

打开丁宇辉的朋友圈,最近一个多月,他几乎每天都要晒一笔10万元起步的大额黄金回收交易。“5月涨到每克830多元时,接单都来不及。”丁宇辉说,虽然近期金价回落到770元上下,但一两百克的回收交易仍然很旺。

丁宇辉从事珠宝行业8年多,2022年时借风口从钻石领域转行到黄金领域,主要从事品牌珠宝维修,顺带回收黄金等贵金属。“黄金回收去年开始火起来,我进入黄金领域正好在金价起飞前,与那时相比,现在回收业务提升了50%左右。”

丁宇辉与品牌珠宝店有密切合作,对行业动态的感知很灵敏。5月以来,他频繁在同行朋友圈看到大单,其中不乏百万元级别的回收交易,“上周就有一笔1公斤的交易”。

在他看来,目前黄金价格走高,但市场对于黄金后期走势的预期普遍不看好。“已经涨到有些夸张的高位,所以出手的人多。”丁宇辉说,对从事黄金回收的从业者而言,金价上涨并不意味着利润的上升,反而是流动资金成本增加,压力更大。

在市区江南一家以黄金回收为主要业务的金店,店主吴瑞华每天都要通过直播设备拍摄抖音和视频号的内容。他表示,通过短视频渠道推广黄金回收业务如今已是行业常态。最近他每天都能接到10多个关于黄金买卖的咨询电话。

记者了解到,此类金店对于黄金的回收价格主要参考上海金交所大盘价,普通产品折价幅度约10元/克,高克重金条折价空间收窄至2元~3元。两位从业者提醒,消费者需提前了解自身黄金克重,警惕秤具作弊风险,选择实体店交易。除金店外,银行也有相关业务,但要求更为严格,如中国工商银行仅回收携带证书及原包装的品牌金条,不支持首饰回收。

“千元关”前金饰大降温

与火热的回收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金价频频站上“千元关”的情况下,传统的黄金首饰消费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降温。

7月1日,即便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震荡调整,周大福、周生生、老凤祥等知名品牌金价仍站在978元至1000元/克的高位。面对如此金价,消费者心态复杂。当天,记者走访了市区银泰、永盛、世贸等多个商圈,与暑期商场餐饮、服饰、休闲消费门庭若市相比,珠宝区显得门庭冷落。

在一家品牌金饰柜台前,3名店员正在为小克重金饰编织绳结。“现在的价位已经超过很多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好多老顾客来问价,问完都说太贵了。”店长颇为无奈地说,传统婚庆“三金”“五金”需求明显萎缩,不少人选择以现金红包或金条替代金饰。

她拿着一枚小金饰说,金饰市场有了新变化,一方面小克重产品走俏,另一方面以旧换新活动成为保留项目,消费者正在保值需求与消费欲望之间寻求理性平衡。

随着大家对黄金观念认识的改变,特别是对工费敏感度的显著提升,“一口价”金饰因溢价较高逐渐失宠,克重透明、工费低或无工费的金条金币正成为市场新宠。品牌金店随之上新推出了不少款式多样、包装精美的投资金条、金豆、金钞,千元左右的亲民价格近期持续走俏,甚至在部分节日时出现售罄情况。

此外,银行金条长期定投也备受投资者青睐。可见,在金价波动下,轻量化、循环化、长期化成为黄金消费新趋势。

“黄金平替”异军突起

黄金市场的炽热也外溢至铂金、白银等其他贵金属领域。

记者观察到,近年来白银、铂金价格呈现联动上扬态势:铂金价格创下13年来新高,年内累计涨幅已突破40%大关;白银创下近14年新高,伦敦白银现货价年内涨幅超25%。

有专家表示,曾经辉煌的贵金属铂金目前价格仅为黄金的三分之一,处于商品周期的价值洼地,而一度被认为是“贵金属配角”的白银也随之水涨船高,两者成为消费者眼里的“黄金平替”,需求端的强劲增长是本轮铂金、白银上涨的主要原因。

从业20多年的福州人陈德华在市区李渔路开了一家专业打金店,在他看来,黄金本身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业内普遍认为,黄金市场已全面进入高波动、高风险、高预期的新阶段。”

陈德华提到,任何投资品都不能保证只涨不跌,消费者应合理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切勿盲目追涨杀跌。具体来说,黄金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预测。此外,交易成本与实物保管也存在风险,频繁交易会侵蚀收益,还要注意防盗和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