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价格不如各美其美
□徐莹
日前,笔者路过市区江南一条街道,发现长约1公里的街上竟有3家花店。花材相似、陈列相仿,各类花器、花材齐全,一家推出爆款,另两家也紧随其上。当同质化经营将竞争聚焦于价格,利润便薄如花瓣。
激烈竞争之下,流血式降价成为常态,而顾客却依然难留。此般困境,唯有跳出价格战,以品类与装饰为双翼,或可实现从“厮杀”到“各分一杯羹”的华丽转身。
破局首先突围品类。3家花店无须在玫瑰百合薰衣草和爆款礼盒、花篮间贴身肉搏。譬如,可深耕高端花礼定制,引进稀有花材,打造“花中奢品”;可专注绿植与微景观生态,打造“都市小森林”;也可围绕永生花与创意干花和艺术花器,开辟“不凋谢的艺术”。当经营品类在纵向上错位深耕,顾客便有了清晰的选择坐标,花店经营者也无须大而全地备货,减少资金占用。
其次在于场景再造。花店可大胆突破单一零售边界,打造“花艺+”复合体验空间。设想一间花店,顾客在咖啡香气中体验插花课程,或于绿植掩映下享受下午茶时光。空间功能扩展了,所收获的用户黏性与溢价能力却可能成倍增长。此时花店售卖的不仅是花朵,更是顾客沉浸其中的珍贵时光与体验。
服务升级不可或缺。店主身兼花艺设计师,为顾客提供“私人定制”花礼方案,覆盖从家庭布置到婚礼、商务庆典等多元场景。当服务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顾客的信任便自然沉淀。这类“润物细无声”的贴心服务,才是超越价格竞争、赢得顾客长久光顾的密钥。
门店装饰即无声宣言。空间风格是差异化最直观的注脚。或走北欧极简风,以澄澈空间与绿植墙传递自然美学;或营造新中式禅意,以原木、青瓷与东方插花诉说古典韵味;抑或大胆尝试波普艺术,用撞色与装置艺术吸引年轻潮流人群。当装饰风格成为品牌灵魂的具象载体,顾客在推门瞬间便置身于独特氛围中。
品类与装饰的双轨并行,本质是价值主张的精准切割。找到各异的立身之本,价格便不再是唯一标尺。顾客为独特价值与情感共鸣付费,商家才可从“你死我活”的消耗战中抽身,各美其美、各安其所,共享区域花艺消费升级的红利。
金华自古商贸繁荣,金华人骨子里深谙“和而不同”的共生智慧。当每家店都成为不可替代的风景,这段街道可升华为“花艺美学长廊”。到那时,顾客收获的是丰富选择与个性满足,商家赢得的是合理利润与持久发展,这才是商业生态健康繁荣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