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金华谣 卅载故园情
兰溪老法医写歌赞颂金华新颜
记者 赵如芳
53岁的王胜峰是兰溪市的老法医,握解剖刀的手,也会拿起笔写歌作曲,迄今创作了30多首歌曲,多为兰溪而作。最近,他创作了一首新歌,名为《金华新谣》,3分多钟的曲子,汇聚了20多个金华元素,饱含他对第二故乡的深情。
《金华新谣》MV的开头是江水穿城而过的美景,李清照名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出现,显示这是古代的金华,水路畅通,街市繁华。接下来,镜头切换到现代的金华,三江六岸美丽如画,旁边高楼大厦林立,城市活力满满。“婺水含烟绕古墙,双龙吐翠沐朝阳。八咏楼影枕清波,上山稻香越沧桑。”一名女中音缓缓开唱,几乎每句都有金华元素,既有地理坐标三江(婺江、东阳江、武义江)、双龙洞、万佛塔、尖峰山、九峰山,也有物产符号火腿、酥饼、佛手、茶花,还有非遗精粹婺剧、道情、木雕等的多维书写。歌曲中,王胜峰还插入了婺剧桥段。通过这些极具地域符号的意象,《金华新谣》勾勒出了一幅流动的金华人文长卷。
为什么要创作这首歌?王胜峰说,1987年至1991年,他在金华卫校学习,这片热土承载了他的青春岁月和求学时光。“那时江南还很小,我们不大去,江北就是火车站、小码头、中心医院、西市街这些地方比较热闹。”
闲暇的日子,他和同学用脚步丈量这座城,用眼睛观察这座城,用味觉感受这座城。婺江边的公园,他们常去。车站旁小巷茶馆里的道情,他们听过。刚出炉的酥饼,他们品尝过。胜利剧院里的电影,他们看过。第一百货后面的大馄饨,皮薄馅多,要用钱排队,他们也去耐心等待过……“那时候,金华城有点旧,也有点矮,沿街店铺所在的楼就那么几层。”王胜峰说。
从金华卫校毕业后,王胜峰被分配到兰溪公安部门,当了一名法医。为了解压,出于爱好,他常常创作歌曲,先后创作了《我在兰溪等你》《游埠早茶》《兰溪美》《兰溪牛肉面》等。
金华离兰溪并不遥远,此后多年,王胜峰常到金华市区,发现他当年熟悉的城市逐渐改变模样:万佛塔重新矗立,续写历史;燕尾洲上多了一道弯弯曲曲的步行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江南湖海塘一带得到开发,众多市民在那里安居;商业中心不再集中在江北,江南、金东也有了商圈……“湖海塘清,燕尾洲明,火腿陈香醉时光。金华啊金华,八婺大地绘新章。”王胜峰把他的所见所感写成词,谱成曲,表达他对金华在守正创新中生生不息的喜悦。
一曲金华谣,卅载故园情。王胜峰希望,带着酥饼香气与婺水清韵的歌声,能唤醒每个金华人心底的认同,让古城新声传得更远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