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老人再踏故土
为了那个炽热的念头:回家
记者 卢师慧
“外公说,这趟回家,他很开心。”昨日,说起96岁的外公楼义荣数日前重返东阳市城东街道东联村祥兰自然村的情景,外孙女施德燕很动容。即便烈日炎炎,这位鲐背之年的老人心中,只有一个炽热的念头——回家。
九十余载,乡愁藏心间
楼义荣对故乡的眷恋,在心底埋藏了九十余载。三四岁时,他随父母离开东阳,定居湖州长兴。此后,他在外成家立业、儿孙绕膝,可“根在何处”的疑问,始终如影随形。
“爷爷奶奶离开得早,父亲只知道家在东阳罗屏一带,具体位置不清楚。”楼义荣的二女儿楼良凤说,父亲告诉她,年轻的时候曾回去寻过亲,但因线索寥寥,总是失望而归。
2018年冬天,施德燕的妹妹施德伟以网名“湖州小丸子”在微博发布寻人帖,寻找曾与母亲楼良凤一同在长兴生活过的东阳故友“楼阿姨”和“楼姐”。“外公很想回家,我就在网上问问,会不会有什么线索。”施德伟说,这两位故人是她母亲楼良凤的儿时玩伴。母亲没有回过老家,只记得这两位阿姨。
随着热心网友的转发,东联村村干部楼阳标看见了这条微博,并联系上了施德伟。在楼阳标的帮助下,楼义荣一家与“楼阿姨”和“楼姐”中断近二十年的联系奇迹般接续。
之后,楼义荣又得知一位一起生活在长兴的东阳籍好友,寻到了老家,他和老伴回乡的渴望也愈发强烈。然而,老伴久病缠身,加之变故频发,计划一再搁置。更令人惋惜的是,这期间,楼义荣的老伴因病离世。
此后,“带我回老家看看”成了楼义荣对儿女最常念叨的话语。
曲折寻亲,血脉终相连
2023年夏天,在女儿楼良凤与外孙女施德燕的陪同下,94岁的楼义荣回到东阳。“我们通过妹妹此前发布的微博,找到了母亲的旧时玩伴和楼阳标老师。”施德燕说,但是经过询问和查找,发现母亲旧时玩伴的村庄并非外公的老家。难题接踵而至:老人记忆模糊,仅记得父亲名叫“楼宗裕”,儿时住在带院子的老房子里。寻亲之路又遇阻碍。
当天,家人与楼氏族人又走访了多个楼姓村落,均一无所获。在祥兰自然村,他们也询问了多位八旬老人,未得到任何有效线索。就在众人准备放弃时,楼阳标突然想到:“会不会是名字里有同音字。”随后,他找到村里老人楼良贤,在他家里搬出三本厚重的《岘阳东楼宗谱》。
众人现场逐页翻查,楼阳标发现一则关于“楼宗虞”的记载。虽音同字异,却与楼义荣所述家庭信息高度吻合:母亲姓葛、娘家廿里牌,儿子“元荣”(楼义荣谱名),情况分毫不差。“我们反复核对,最终确认谱名‘元荣’正是眼前的楼义荣老人。”楼阳标说,他正是祥兰“十三间”走出的岘阳楼氏子孙。
断裂九十年的血脉,被一本泛黄的族谱重新连接。
身份确认后,楼义荣在家人搀扶下走进“十三间”古民居。烈日当空,他却浑然不觉,颤抖着布满皱纹的手抚摸斑驳老墙,缓缓踱步。
楼良凤轻声问:“爸,这是你小时候住的地方吗?开心吗?”老人驻足凝望,笑容在脸上缓缓绽放:“是的,是的。开心!”简简单单几个字,道尽一生期盼与此刻圆满。
再踏故土,族谱写团圆
今年年初,96岁的楼义荣念叨着“这或许是最后一次了”,执意再回故乡。这句恳切的话语,让原本担心父亲身体的楼良凤终于下定决心:“再带爸爸去一次吧。”
7月4日,楼义荣带着寻根的归属感,在女儿和外孙女、外孙女婿的陪伴下,再次来到祥兰。这一次,意义格外不同。今年,重修《岘阳东楼宗谱》理事会已将楼义荣及其长兴一家四代的名字正式登记入谱。漂泊九十余载,血脉终于在故乡的族谱上团圆。
为了迎接这位“老游子”,祥兰自然村的乡亲们备足心意。修谱理事会成员楼寿银、楼阳标与祥兰自然村党支部书记楼世忠一早就出门采购软烂排骨、松软馒头、水果等适合老人的食物。楼世忠还亲自下厨,烹出家的味道。饭桌上,四代人围坐,乡音萦绕、笑声不断,碗筷间流淌着割不断的亲情。看着老人满足的笑容,楼世忠感慨:“天气热,咱这血脉情更热!”
虽然只在老家短暂停留一天,但对楼义荣而言,这一天承载了太多太多:触摸祖屋砖瓦的真实感,名字写入族谱的归属感,品尝家乡味道的满足感,感受族亲温暖的幸福感……积攒了几十年的乡愁,仿佛一瞬间被抚平。回程路上,老人心中再无遗憾,唯有找到“根”的安宁。这场烈日下的归乡之旅,是女儿、外孙女三代人孝心的接力,也是故乡亲人炽热深情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