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1版:人文

徐井岗:深耕管理学四十年

《人心双和管理》 四卷本出版

记者 金璐

7月1日,浙江师范大学退休教授徐井岗举行《基于“四个自信”的中国管理理论——人心双和管理》新书发布会。这套四卷本的管理学著作,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凝结了徐井岗40余载教研与企业实践的心血,更是他“建立中国自己的管理学”这一毕生夙愿的结晶。

徐井岗曾担任金报财经专家组专家,本报记者遇到经济和管理有关的新闻,经常会向他请教专家意见。在新书发布会上,徐井岗回顾了自己40年来管理研究历程:

徐井岗的学术生涯始于1984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管理理论如潮水般涌入,但徐井岗敏锐地发现,“中国企业的问题,光靠泰勒或德鲁克的理论解决不了”。比如车间里工人乱扔烟头,罚款制度根本管不住。

20世纪90年代,徐井岗兼职多家企业高管,从房地产销售经理到广告公司总策划,积累了丰富案例。工作中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中国管理必须“攻心为上”,而非依赖强制制度,于是提出“三分管七分理”理念,主张以制度约束为基,以心灵梳理为本。比如乱扔烟头问题,他通过“烟友谈心”引导工人自己制定禁烟措施,问题迎刃而解。他把这套理论用在某房地产企业的团队管理中,成效显著,该企业当年员工满意度提升40%,离职率下降35%。

2005年,徐井岗的《民企老板管理突围》一书出版,成为全国各地民营企业管理研修班的教材,累计再版12次。“当时接到各地培训班的反馈,说这本书里的‘土方法’比西方理论更管用。”他回忆道。

2012年,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给徐井岗打来电话,邀请他录制管理课程。他起初还不相信,以为是诈骗,弄清楚以后才发现自己在国内管理领域已颇有名气。这套名为《用智慧点亮企业》的课程在央视播放后,引发热烈反响,DVD畅销多年。

这种从实践中提炼理论、再反哺实践的模式,让徐井岗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界扎下了根。发布会现场,兰溪电厂董事长傅洪军、今飞集团技改负责人戴跃平等10余位企业高管悉数到场,他们均是徐井岗不同时期的学员,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支持与感谢。

这套书为何会在徐井岗退休之后才出版呢?因为徐井岗写了整整15年。在他退休之前,这个项目已被国家社科基金选为“后期资助项目”,2020年书稿完成,之后为项目结题又进行了一些修改,加上出版周期,所以直到现在才与读者见面。

“人心双和管理”是什么意思呢?徐井岗解释道:中国管理的本质是“人心管理”与“双和管理”的融合。“心文化”源自五千年中华文明中“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智慧传统;“和文化”则体现“和为贵”“致中和”这“双和”的治理哲学。

“人心双和管理”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基因,其中融入了《周易》《孙子兵法》及儒家“中庸之道”。同时,“人心双和管理”也有着强烈的实践导向,书中收录大量浙商案例,并给出经过实战演练的技法。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评价:“该成果突破西方管理理论框架,创造性地提出‘心本管理’范式,为全球管理理论贡献了中国智慧。”

新书发布会上,金华市文史馆馆员周国良表示:“徐老师的理论不是书斋里的空谈,而是带着泥土气息的‘土味哲学’,能解决企业真问题。”

企业家郭桂荣回忆:“徐老师总说‘人心顺一切顺’。我们公司用他的方法,员工离职率降了40%。”另一位企业家许亚菊提到,徐井岗曾带学生到该企业参与制度设计,让一线员工自定流程,运行非常顺畅。

徐井岗退而不休,他透露下一步计划完善“心和管理三部曲”与“文化自信三部曲”。更重要的是,他正推动理论转化,目前他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心和管理实践基地”,并将推动“心和管理”进入高校课程,探索其在现代企业管理、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