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打造新场景 激发新活力

清凉经济乘“热”而上

记者 汪蕾

连日来,金华气象部门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金华城乡的清凉经济乘“热”而上。城市商圈,市民各种招式遮阳、全副“捂”装出行;线上订单让外卖骑手午间配送量激增三成;在有山有水的乡村,很多人选择就近避暑……酷暑之下,清凉经济不断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清凉+”成刚需

7月5日20时许,市区江南世贸城市广场人潮涌动。兰溪市民赵盼带着两个女儿从商场的奇境冰雪世界出来,还有些意犹未尽。“虽然冰雪场面积较小,但在夏天体验零下温度,孩子们挺开心的。”赵盼说,她特地带孩子来金华玩,因为天气热,就选择了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室内商场。

当天一家人在商场吃饭、买饮料、看电影、玩冰雪世界,还买了新衣服。记者走访时发现,不少商业综合体开启了一场自发的“热岛改造”,商家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了店内陈列、更新产品,把“清凉+”商品作为主推产品。

在世贸城市广场一楼的连锁快消服饰品牌店,记者看到遮阳帽、防晒衣、防晒冰袖和面罩等被摆在门口显眼位置;在不远处的一家潮品集合店,各式各样的降温小风扇以及防晒霜琳琅满目;一家母婴用品店内,儿童专用防晒霜、晒后修复霜等“清凉+”用品同样成为畅销品。“6月以来,防晒、降温相关商品销量直线增长,销售额翻番。”该母婴用品店店主郑鑫说。

“温差游”带火山村

城区气温连破38℃,而在高海拔山乡,气温比市区低3~12℃,温差直接催生了新型“候鸟式”旅游。

金华山鹿女湖畔,胡春华饭店开了将近30年。1996年,女店主杨爱萍的公婆眼光独到,是鹿田村上头一批搞旅游的。“上世纪90年代,我们每周接待两三单生意,有两三百元收入。”渐渐地,饭店有了一批忠实粉丝,主要接待的是夏季避暑的客人。“今年7月以来,人已经开始多起来,有时要同时接待20多桌客人。”

在磐安县墨林村,傍晚时分围绕村中池塘摆出的墨林市集吸引了不少游客。墨林村乡村CEO朱奕伊告诉记者,墨林村深处高山,天气凉爽,而且离磐安县城不远,饭后来纳凉的人很多。他们还借机招募了一批放假回家的大学生。朱奕伊说:“村里来了年轻人,就有了活力,引流作用明显。”

墨林村10多家民宿也已进入满房模式,入住率稳定在95%以上。“每天140元左右,包三餐,江浙沪地区一批中老年顾客定期上山包月避暑,房间供不应求。”朱奕伊说,这种跨区域消费联动已成为常态。

外卖订单增长200%

7月6日20时许,东阳市画水镇的外卖骑手韩栋送出了当天的第37单。当时,韩栋所在乡镇气温依然有33℃,他穿着的黄色外卖骑手工作服能拧出水,“虽然很疲惫,但订单量与闲时相比上涨200%,累点也值得”。

从街头到云端,即时零售已不再是城市限定。打开韩栋手机上的外卖平台软件,记者看到当天订单分布规律清晰:11时至14时订单占比突破60%,冰镇饮品等消暑单品点单量最大。“我派单的责任区是乡镇,工业企业密集,外来人口多。天气热了以后,加上平台叠加优惠券,单量增长明显。”韩栋说,他们站点的工作量已经接近饱和。

周末晚间也是当地外卖单量较多的时间点。韩栋说:“去年镇上开了不少精品水果店,几个固定点位派送单量很多。晚上8点后,几家营业到次日凌晨的烧烤店订单也不少。药店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药品的订单量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