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有“膜”法 绿色增产增效
水稻插秧覆膜新型种植模式技术 展示与现场观摩会在我市举行
本报消息(记者 卢奕仿)昨日,水稻插秧覆膜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展示与现场观摩会在我市举办。
在位于婺城区白龙桥镇新周家村的水稻覆膜机插栽培示范基地,与会代表深入田间观摩水稻插秧覆膜新型种植模式的实际应用。“该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控草技术与覆膜插秧装备的深度集成创新。”市农科院科研处处长周小军介绍,新技术依托生物降解地膜的物理阻隔作用,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从而显著减少对除草剂的依赖,实现绿色控草减药。覆膜形成的保温保湿效应,提高地温、保蓄水分,有力促进水稻早生快发。此外,该种地膜全降解、诱导期可控,新技术有助于减少田间水分蒸发,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部分病虫害的发生,体现了节水节肥、环境友好的特点。
现场不仅演示了高效稳定的插秧覆膜一体化作业流程,还进行了关键的田间杂草生物量对比测定与水稻产量对比测产。该示范基地负责人、种粮大户陈达对试验示范结果十分满意:“管理方便,省去除草的烦恼,还节省水肥,每亩地可节省约10公斤肥料。”测产数据显示,该模式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652.37公斤,较传统模式增产11.78%。该示范基地应用的是最新研发的轻简化覆膜插秧装备,操作简便,显著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会议组织方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专家刘家磊表示,新模式实现新材料研发链、生产链、应用链三链协同,农机与农艺高度融合,集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产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于一体,代表水稻绿色生产的未来发展方向。
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结合新材料研发、智慧农机迭代更新等现代化手段,持续优化和完善该技术体系,助力水稻生产向优质、生态、高效方向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