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校园食品安全做得怎么样
我市多方联动筑防线织密网
记者 陈缘萍
校园食品安全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市各校园是如何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记者就此走访了部分学校和相关部门。
多方协同发力
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
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附属幼儿园近日又组织园长、校医等相关人员对食堂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关注食材质量把控及添加剂使用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
排查过程中,园方特别关注到幼儿园常用的半成品食材,像牛肉丸、面条、饺子、发糕等。为此,幼儿园积极联动专业力量,不仅联系了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管理方面的专家专门对幼儿园的食谱和食材进行梳理,排查潜在风险,还请教了甄选优质食材的方法。“同时,考虑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定期抽检,幼儿园还计划对一些把握不准的食材主动送检,以更严格的标准保障孩子们的饮食安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许兴建说。
这只是我市关注校园食品安全的一个缩影。筑牢食品安全底线,需多方合力。为此,我市构建了“专班协调、部门联动、家校协同、社会共治”机制,形成监管闭环。
据了解,金华市教育局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签订管理责任书,完善集中用餐配餐制度,将食品安全纳入等级平安校园和教育业绩考核;各校严格执行负责人陪餐制,及时解决问题;联合多部门每学期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督查”,强化闭环监管。
监管部门则聚焦关键环节。各县市工作小组定期检查学校食堂、储存间及操作间,重点核查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留样等流程,以及管理制度、采购渠道、消毒记录等细节,尤其关注食品添加剂使用、防鼠防蝇设施等关键节点。
创新监督形式让治理更透明。3月,婺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婺里食安 邀您来监督”活动,联动市市场监管局、食药检院开展校园食品“你点我检”,邀请家长代表、媒体与执法人员走进配送公司和学校食堂后厨,全程见证食材从“配送”到“上桌”的全过程。
“校园食品安全是一项‘细水长流’的系统工程,需多方各司其职。”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学校要压实主体责任,家长应主动参与监督,监管部门需强化执法力度,唯有多方协同,不断提升全民食品安全意识,才能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家校协同+科技赋能
拧紧安全管理阀门
在具体管理环节,金华各校通过家校联动与科技手段,实现食品安全全流程可控可溯。
在金华市南苑小学,除校级领导陪餐、师生同菜,成立的膳食委员会也定期邀请家长与学生共进午餐。“看到新鲜食材和干净厨房,我们很放心。”一名参与的家长说。该校食堂实行4D管理,从验菜到台账收录责任到人,餐具经高温蒸汽消毒,服务人员每日晨检,同时通过意见箱和面对面交流收集反馈优化菜品,并加装监控实现全程可视化。
作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以数字化构建多重“防火墙”。校长方婧介绍,食堂引入“5+1”食品安全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5个展示屏和1个操作屏实时呈现“透明厨房”全流程;采用“色标管理”规划厨房区域,避免交叉污染;专设餐具消毒房攻克大件餐具消毒难点,全面提升餐饮安全水平。
科技赋能同样体现在监管层面。金华开发区市场监管分局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对学校食堂后厨实施实时监控、物联监测与AI分析,自动抓拍违规行为,实现全天候精准化监管,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升级。
教育浸润日常
筑牢安全认知根基
食品安全教育还需从源头发力,金华各校将其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与管理,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多元活动。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附属幼儿园的食品安全教育分层推进:托小班通过图片、视频直观讲解过期食品识别知识;中班开展“寻找健康食品”亲子活动,家长陪同孩子在超市、果蔬市场辨别食材;大班以“我心中的食品安全”为主题举办绘画创作。“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掌握知识,更培养了良好饮食习惯。”园长许兴建表示。
金华市东莱小学则将课堂延伸至校外,组织学生走进周边餐饮单位和社区,在实践中深化认知,同时化身“宣传员”向身边人传递知识,扩大食品安全理念辐射范围。金华市江滨小学后勤处副主任方源介绍,该校从源头把控安全:食材配送附合格报告,加工人员持证上岗,各环节均按制度规范操作。
此外,学唱安全歌谣、设计专题板报、开展知识竞赛与应急演练、开展家长课堂、定期培训工作人员等内容,已成为各校常态,为师生健康筑牢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