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校同班、高考同分,同上北大同专业
这对“永康兄弟” 是对手亦是知己
记者 叶骏 文/摄
前不久,2025年高考出分,永康市第一中学发布喜讯,郑卓、章家玮两名同学进入全省前百。巧的是,这两名同学初中同校(永康市外国语学校),高中同班,高考又同分。这还不算,他们俩最终都选择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且同为计算机专业。
记者来到永康一中采访,班主任陈辉见面就夸起两个爱徒:“同初中、同高中、同班级;高考同分、同大学、同专业,一路走来是对手亦是朋友,更是知己。不同于印象中的内向型学霸,他们身上还有优秀学生的其他属性:表达能力突出,兴趣爱好广泛,人际交往能力强,敢于接触新事物。”
初中时,他俩你追我赶、齐头并进;进入高中后,两人成绩优异。他们都曾接触过数学竞赛训练,章家玮只是以此锻炼思维与解题能力,“竞赛不太适合我,我明确要走高考路线”;郑卓则是想走竞赛进省队,无奈发挥不好,高三重回高考赛道。
对于计算机专业,两人的想法也有不同,章家玮是一直“明确喜欢”,郑卓此前并未确定读什么专业。不过,选北大同专业两人是商量过的,“感觉特别有缘”。
关于学习经验,章家玮说,他比较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就学什么”;同时懂得放松,下课了喜欢和同学聊天,空闲时看看书,小说、历史、哲学之类,或打打羽毛球。他认为,读书要学会拓展,特别是理科,很多东西书上没有,遇到难题“实在做不出来就看答案,琢磨解题步骤的前因后果,有时找老师请教”。
相对来说,郑卓要更勤奋一些,用章家玮的话来说,“他仿佛装有纯核动力,好像一天到晚都在学习,真是难以理解”。在郑卓看来,学习一定要多问为什么,搞清楚每个定义、每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理科就是一门文科,解题思路可能就那几种,同样要熟能生巧,平时不多做多刷多见识,考试或比赛时根本来不及。”他从小学街舞,曾在北大夏令营时露过一手。闲暇时,他会跑步,有时踢个球,高中阶段时间紧张起来,跑步、踢球少了,羽毛球则是一直在打。
两人都很喜欢读书,郑卓爱看的有尼尔·波兹曼“媒介批评三部曲”、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刘擎《现代西方思想讲义》等,“很有趣的一些书,需要动点脑筋,但思考这些东西很有意义,非常吸引人”。章家玮对历史、哲学感兴趣,《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全球通史》《中国哲学简史》《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看这些书既放松又能学习,一举两得”。
他们眼中的彼此,又是什么模样?两人都觉得“我们应该是两类人吧”,郑卓形容章家玮像老虎,“隐藏于山林之中,一有机会就会跳出来”;章家玮形容郑卓“像猴子,思维很活跃”。
暑假里有什么打算?旅游自是不可少的,章家玮在高考出分前,就已买好7月10日的机票,和同寝室几个同学先到成都再转潮汕。另外,就是锻炼身体,自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学车考驾照。
说到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章家玮对9月3日的大阅兵充满期待,期待到现场看看;郑卓则很期待加入北大的风雷街舞社团。说到北大,两人还有个共同的期待——与数学天才“韦神”韦东奕碰面,“应该能在校园里偶遇这位金华老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