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一张网”实现群众家门口就医
记者 苏宣萌 文/摄
7月8日,记者走进金东区赤松镇桥里方村卫生室看到,全科门诊、心电图室、化验室、输液室等功能科室划分明晰;心电图仪、血液分析仪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这个以前只能为本村村民开药打针的卫生室,摇身一变成了辐射7个行政村的中心村卫生室,能查能测的项目更增加不少。
“方大伯你来啦,先量个血压。”当天上午9时许,全科医生邵锦霞热情地招呼桥里方村村民方大伯坐下,为他量血压。随后,方大伯熟练地脱鞋,邵锦霞弯腰用手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血压都正常,但要注意脚部的日常保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点非常重要。”听了邵医生一番叮嘱后,方大伯满意地离开。
桥里方村位于赤松镇北侧,周边有石耕背、岗上等6个行政村,人口超8000人,村民就近就医需求迫切。为了让村民就近获得更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金东区将新改扩建村卫生室纳入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新建80家公办村卫生室,并对桥里方村卫生室等一批基层卫生室进行软硬件提升,全力构建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网。
去年,金东区还为桥里方村卫生室购置检查检验设备,并设立金华首个村级中医夜门诊服务点,让当地村民享受针灸、按摩、耳穴压豆等中医夜门诊服务。
邵锦霞介绍了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后带来的变化:“原先多数村民到卫生室只是配点药。改造提升后,卫生室配置即检实验室,以前做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村民要去大医院,现在这里就能做,许多病症检查不必出村。”
针对民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金东区定期安排经验丰富的市级医院、区级医院专家到村卫生室坐诊。“以前看病要坐车去市里,像我们不会手机挂号的,一大早就得去排队,现在村卫生室就能看专家号,还能刷医保卡,看病方便又省钱。”说起卫生室的变化,赤松镇下塔山村村民郑菊媗连连称赞。
“老百姓怕进城看病,无非两点:一怕路远折腾,二怕花钱无底洞。”邵锦霞说。去年,金东区对所有公办村卫生室完成“集采药品进卫生室”和医保结算“村村通”工作,显著降低村民的医疗费用。
此外,针对乡村医生后继无人问题,金东区组织卫健局、组织部、人力社保局、财政局等部门出台《金东区百名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培养方案》,以定向培养、公开招聘等形式招引培养本地大学生村医,计划用8年时间打造一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村卫生室从业人员队伍。目前,首批培养的29名学员已完成岗前培训,已入村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邵锦霞一边仔细翻阅问诊记录,一边告诉记者,对重点人群,村卫生室建立信息台账,定期进行电话、微信随访。“每名村民的健康状况,我们都熟稔于心。如有治疗需求,我们会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如需转诊,我们会即刻汇报上级部门,安排紧急转诊。”邵锦霞说,平日里她也会到村里的小广场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耐心解答健康问题。
“作为乡村医生,守护村民的健康责无旁贷。”邵锦霞说。
相关链接 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网
近年来,金东区以构建群众就医“15分钟服务圈”为目标,全力推进公办村卫生室建设,多部门齐发力实施大学生村医“引育留”行动,创新开展村卫生室创“星”管理,打造特色健康服务,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上持续发力,化堵点为亮点,打通医疗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目前,金东区已建设公办村卫生室共计141家,实现全区80万人口基本医疗健康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