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20日登场
既要防暑又要防强对流突袭
记者 陈月丹 通讯员 张玉娟
大范围高温仍在持续。昨天,金华国家站最高气温37.5℃,加上高湿度,热如“蒸桑拿”,焖蒸感十足。
其实,一年中最“烤”验人的“三伏天”还没到。20日,一年一度的“三伏天”将正式登场。“三伏天”是我国传统的节气概念,其划分与古代的干支纪日法密切相关。与去年40天的超长版不同,今年“三伏天”是30天的“标准版”——7月20日入伏,8月19日出伏。
一般来说,这段时间是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金华在这期间的天气特点就是高温、高湿:气温常常飙升至35℃甚至更高,盆地小气候空气湿度又较大,和高温叠加后,闷热感被进一步放大,仿佛连空气都变得黏稠起来。
有人问,为什么总感觉气温比天气预报的更高?“气象观测环境和个人在室外所处环境不同,因此人们的体感温度和预报的气温也会不同。”金华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周梅介绍,按照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即便在同一城市,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路面情况、周边环境的差异都会造成测量温度的不同。
“每个人感受到的温度,即体感温度,不确定性更大。”周梅说,体感温度是每个人和外界空气接触后感觉到的温度,受影响因素较多,比如气压、风力、湿度等。不同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不同,对温度的感受就不同。此外,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关系密切,只要气温达到3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80%,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拿今年夏天的金华来说,气象台无论是预报的还是最终测得的最高气温超过38℃的并不多,但由于近期各地平均相对湿度都在70%左右,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们感受到的体感温度就远不止“38℃而已”。
根据预报,未来几天我市高温强度会略有缓和,但气温依然在高温线上下徘徊,加上空气湿度大,闷热感强,大家要特别注意防中暑,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保持室内凉爽,开空调时可开启除湿模式,保证充足饮水。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范高温带来的健康风险。此外,由于高速公路路面温度较高,如开车出行,可适当降低车速以降低爆胎风险,车内不放易燃易爆物品如打火机、香水、充电宝、罐装喷雾等,长途出行备足防暑物资。
此外,根据目前天气形势判断,未来几天我市午后强对流天气出现几率较高。其中今明两天受冷暖空气影响,我市将有一次雷阵雨天气过程,需防范短时强降水、局地雷雨大风等。后期受热带气旋外围偏东气流影响,仍多分散性阵雨或雷雨天气,大家要勤备雨具,并多留意属地气象台站发布的临近天气预报或灾害性天气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