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全链条创新体系 促进上下游精准对接
金华开发区机器人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本报消息(记者 吴璇)7月17日,金华开发区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仪式上,一台四足机器人在AI大模型、算力、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技术综合支撑下,现场展示行走、奔跑、上下楼梯等。
“今年年初,我们与浙工大董辉教授团队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成立四足机器人联合研发中心,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第一代原型机。”绿源集团董事局主席倪捷表示,随着研发的不断推进,这款四足机器人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台全栈自研的纯国产高端机器狗,未来可在工业、商业等环境中得到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今年以来,金华开发区依托本地化制造业优势,锚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专用机器人领域,面向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具体需求,推动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零部件企业技术升级,加快提升机器人本地配套率,积极参与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机器人应用试点,带动物流等行业的智能发展。
与此同时,该区围绕机器人制造核心技术与关键环节,制定企业技术需求、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三张清单”,推动科创平台、行业企业共同开展合作攻关和成果转化,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如浙工大金华研究院在机器人控制系统领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为人形机器人技术全国产化奠定关键基础;蓝海光电的激光测距传感器为全国30%的工业机器人提供视觉支持;金职大培养的机器人专业人才输送至长三角200余家企业。
目前,金华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已初步构建起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应用的完整生态链,已形成“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机制造、下游系统集成”较为完整的发展格局。据统计,该区有机器人产业链核心企业20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2024年实现产值约16亿元,占全市比重的22%;上游机器人企业占到全市上游机器人企业的30.23%,居全市第一;8个全市机器人产业链重点项目,居全市第一。
“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成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绝佳平台,能够整合开发区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优质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浙江优纳司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裕平表示,希望通过联盟促进技术、人才、信息、资本的流动与高效整合,共同攻克技术难关,推动该区机器人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