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0版:教育

暑期教辅购买热 家长下单应理性

记者 陈缘萍 文/摄

孩子们的暑假迎来一股“教辅热”。在线下的书店、线上的购物平台、家长的聊天群里,教辅与新学期课本成了高频词。有的孩子书包里塞着三四本练习册,有的家长每年买十几本教辅,还有的家庭因“做不完的作业”引发亲子大战……

暑期教辅成刚需 家长线下线上购书忙

家长们为给孩子备齐暑期学习资料,可谓煞费苦心。有的家长在各个微信群里“求借”下册的教材,也有家长互相探讨什么教辅最好,甚至托朋友打听其他学校布置哪些额外作业。

记者在金华书城看到,书店的教辅区有十几个按年级划分的货架,教辅资料琳琅满目。有一些孩子在阅读区写暑假作业,其中不乏《一本》《53天天练》《计算天天练》等常见教辅。三年级女生小怡告诉记者,自己的书包里除了学校发的暑假作业,还有语数英三科的《孟建平小学单元测试》。即将升入五年级的小桐,妈妈给他买了思维训练和阅读理解训练类教辅。四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正仔细翻看各种数学思维类教辅,她表示:“其他家长推荐《举一反三》,我来看看是不是适合孩子,打算挑一本回去。”

“6月底开始就有一个购买教辅的高峰期,同步类的教辅资料购买率较高,近期的人流量也不错。”市区江南购书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有些家长也会向工作人员咨询“哪些教辅卖得比较好”“是否和教材同步”等问题。“学校有预习下学期内容的任务,所以我来买教材。”三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说。工作人员告诉她:“三年级教材暂时缺货,还要等几天。”记者拿起一册《学霸暑假思维题大通关》,工作人员说:“这本教辅不错,有一些班级会指定购买。”

还有一些家长做好攻略,直接在网站上购书。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暑假教辅”,很多单品销量过万,有客服表示“从6月开始,每天的订单都不少,小学段的同步练习和初中衔接教材卖得最好,很多家长一次性买齐全科”。

“现在幼儿园什么都不教,我担心孩子上小学跟不上。”“初中内容多,早点学,到时压力会小一点。”记者发现,教辅“购买热”的背后,是家长们对孩子学习的焦虑。孩子即将升入小学一年级,家长吴女士展示了她的购书清单:拼音练习册、拼音有声跟读书、汉字描红本、20以内加减法口算和一些认字的书籍,大概有8本。

少而精、重适配

理性挑选更有效

面对火热的教辅市场,多名老师给出了更为理性的建议。金华市南苑中学副校长成雪春说,作业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她以语文学科为例解释,语文不需要提前学习课本知识,但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深度。

“小学阶段,阅读远比刷题重要。”金华市南苑小学语文教研组长蒋英美也持相同观点。她提到,学校每年寒暑假都会给家长推荐阅读书单,但从不会统一指定教辅资料。“很多家长觉得多做题才能巩固知识,其实是走进了误区。”蒋英美举例说,就语文学习而言,广泛阅读与大声朗读对语言感知力的塑造,效果远好于单纯的刷题。当然,对于少数学有余力或某一学科存在短板的孩子,教辅并非不能买,但务必“少而精”。

“我也会推荐一些优质的数学绘本和思维训练类教辅,但这些都仅供参考,不会对每个孩子提出硬性要求。”有数学老师提到,这些推荐书目都是自己亲自看过、做过的,如果家长咨询该买什么教辅,他认为“不建议买太多,也别选太难的”。

还有老师提醒家长,平时要多翻看孩子的作业,了解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购买。“有的孩子需要提升计算能力,有的则需加强好词好句积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只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让教辅真正发挥作用。”若强迫孩子反而容易引发抵触情绪。“可以和孩子一起筛选适合的教辅,再挑一些孩子没有掌握的题型练一练,这比‘必须做完一整本’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