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省武者聚金华 全民健身“武”起来
记者 郑宇恒
8月10日,随着最后一场武术散打比赛在金华市体育中心体育馆落幕,“中国体育彩票杯”2025第八届长三角国术竞技(艺)大会圆满收官。
大会由金华市体育局、金华市体育总会主办,包含了第八届长三角传统武术大赛与第八届长三角青少年武术散打比赛,设置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武术长短兵、健身气功等项目,吸引了11个省份、1778名运动员参与。各路武者以武会友,各展风采,一招一式尽显传统武术的魅力。
你我的武林大会
体育馆中,传统武术大赛与青少年武术散打比赛在不同场地同时进行,一边刚柔并济,一边激烈对抗。大会负责人何建一介绍,每年的比赛固定在8月的第一个周末举办,以“个性、内敛、我们”为办赛思路,旨在营造“人人爱武术、人人会武术、处处可武术、健康靠武术”的氛围。
13岁的金一诺就读于君华学校,在赛场上表演了一套陈氏太极拳,她的马步稳健,动作流畅,看起来功底扎实。“我学武术七八年了,这次报名参加了4个项目。练武术是我每天的日常,所以没有特意准备,就抱着平常心参赛。”金一诺告诉记者,她小时候生活在加拿大,见中国传统武术极具观赏性,且带有显著的文化特点,就拜邻居家的武术教练为师,回国后也没有中断练习。在赛场上,她看到更多样的武术门类,坚定了继续学习武术的决心。
在这场群众性武术赛事中,武术“小白”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杨美玲今年58岁,练习太极拳不到半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比赛,她说:“帮孩子带了几年娃后,我想自己学点东西,就跟着老师练习太极拳。比赛时没有人示范,手忙脚乱,虽然技术不咋样,打完就算成功。”
青少年武术散打比赛设置了两个场地,节奏快速,许多运动员在候场时,寻一个空地热身。来自义乌的王子予今年17岁,参与52公斤级比赛:“我想掌握技能保护自己,于是开始学散打,今年是我第3次参加这个比赛。”
今年5周岁的任扬喜欢散打的对抗感,他参加18公斤级比赛,出拳迅速,很快赢得自己的首胜。任扬妈妈告诉记者,他们从绍兴来参赛,最初希望孩子通过散打锻炼身体,学了大半年后,兴趣成了孩子最好的老师。
赛场内外的创新
首届金华国际武术节于2017年举行,后为开创武术风尚新思维,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名为“国术竞技(艺)大会”,是金华武术的一张名片。许多参赛队伍从比赛开创之际,就一年不落地相聚金华,共襄武术盛会。
“我们从第一届开始,每年来金华参赛,可以感受到赛事运作等方面越来越成熟,我们也以武术为媒,认识了金华这座城市。”苏州队负责人吴凌晨说,他对今年赛事的奖牌设计印象深刻,融入武术元素,颇具文化底蕴。
“今年的奖牌以秦龙盾为原型,表达了中国武文化中‘止戈为武’的境界,绶带采用了金华的市花茶花和吉祥物功夫兜兜的人物形象,寓意武术大家庭花团锦簇,百花齐放,健康吉祥,福运满满。”何建一说。
此外,组委会还首次在大会中,将比武与学武融合,策划了“拜名师学武艺”名拳名家讲习会,运动员能在比赛之余,向武术名家讨教武技。
中国武术九段、上海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邱丕相是第二次来到大会现场。“我准备了八卦太极拳的源流与技术特点的课程,希望在比赛期间,为大家提供一些知识与指导。”邱丕相说,金华的武术氛围一直不错,国术竞技与竞艺相结合,让传统武术得到发扬。
动作导演王鹰是七星螳螂拳第七代传人,与大家分享武打影视拍摄的相关内容。“我是第一次来现场,没想到规模这么大,而且有的选手打得挺漂亮。”王鹰告诉记者,他正是在一场比赛中被选为演员,后发展成导演,在授课之外,他也观察赛场情况,挑选适合武打的苗子。
经过紧锣密鼓的两日赛程,金华袋鼠格斗、金华盛武散打搏击、刘军散打队、金华武达体育、常山墨武堂(松柏)综合馆、义乌乌龙院武道馆获长三角青少年武术散打比赛团体前六名;义乌功夫之星武术馆、江西玉山名扬功夫会馆、杭州泰辰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东阳横店旭雷武术培训有限公司、东阳跃星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温州市东峰武术推广中心获长三角传统武术大赛团体总分前六名。